一把椅子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在花样年·知美术馆的艺术项目“椅(倚)子季”中,它不再只是一件日常物品,而是一场跨越当代艺术、表演、设计等多重边界的具有启发性的多维体验。人间万象,在此化为一把“椅子”。
采访/撰文:苏欣 图片提供:花样年·知美术馆
花样年 · 知美术馆秋季大展“一把椅子,”即将拉开帷幕,开幕现场,四川现代舞蹈团会带来作品《婵》,引领观展者在知美术馆现场进入一个展演融合的复合体验。作为知美术馆2021-2022年度艺术项目“椅(倚)子季”第一季的第一幕大展,这次展览是这场历时达半年之久、多维跨界的艺术文化体验季的重要部分。“椅(倚)子季”是知美术馆联合独立策展人陈超共同创造的一种全新的破界游戏,曹峰、秦思源、宁文、于海宁四位来自艺术、设计界的资深人士作为核心召集人,共同召集各个跨文化领域的创新作品,以“展演并进”的平行结构展开,跨界现当代艺术、表演、影像、声音艺术、行为艺术、设计、文学等领域,共同呈现一场跨越多重边界的启发性多维体验。
《无题》,弗朗西斯·埃利斯,1997,金属片搪瓷、木板油彩,小幅尺寸:12.2×17.8 cm,大幅尺寸:90.6×123.2cm,Angel Nieto 私人收藏
《关系》(艺术家授权展览版使用原版伊姆斯椅壳),伯特·洛什纳,2021,树脂、玻璃纤维、聚氨酯、钢、橡木,298×46×76cm
为什么提取“椅子”这个概念作为艺术季的主题?知美术馆馆长、“椅子季”总制作人王从卉的观点是:“椅子”日常却本质、普通而深邃,它所折射的时空非常广阔,是可以用身体阅读的作品,浓缩着各个时代深厚的文化与美。“借由讨论椅子自诞生以来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那椅子的万象即人类的万象。”
《挂得比较低的果实》,何翔宇,2019-2020,木、铁、聚丙烯、铜,77.5(H) × 51×50cm, 24(H) × Ø12.5 cm
《1&N 把椅子》,菲托 · 萨格雷拉(Fito Segrera),2017,木椅、屏幕、自动捕捉摄像头、定制软件、认知计算引擎,尺寸可变
“一把椅子,”这个名字也非常有趣,一个刻意加注的逗号,导出一场层次和内容都非常丰富的展览。弗朗西斯· 埃利斯(Francis Alÿs)、达米安· 奥尔特加(Damián Ortega)、何翔宇、王功新、孙原 & 彭禹……此次展览涵盖了一众中西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而策展人陈超对于艺术家的选择标准除了考虑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作品的创作维度和深度之外,还需要其作品中具有椅子这一要素,或者本身须带有倚靠结构。何翔宇的作品《家庭》非常有趣,他将两把椅子拼合,锯去两腿,在空档处添加与实物完全一致的微缩复制品,这看起来荒诞的结合带来了一个奇异的“全家福”图景:这个家庭中没有谱系关系,没有传承与演变,在其中运作的仅为纯粹的重复性。毛旭辉作品中的椅子更像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他的作品《坐在夜空中的家长》中,黑色鬼魅般坐在椅子上的家长神形枯槁、面目呆滞,本身也如有枷锁困顿,被安置在白色冰冷的椅子上,权力的控制者本身也面临着黑暗的痛苦,无法逃脱。伯特·洛什纳(Bert Löschner)的作品《关系》是对椅子的另一种解读,由两把伊姆斯椅子和一个橡木摇臂组成,好似一个家用跷跷板,以此强调家具的人性维度,尤其是身体与椅子之间紧密的关系……
《艺术家能侃 》,王欣,2016,酒柜、吧台凳、餐具柜、LED 灯、玻璃瓶、艺术家设计的饮品配方和饮品单、调酒器具等 ,216×142×160 cm,版数:2/4 | Edition 2 of 4
《台阶 G》,山本桂右,2008,石版,60×85cm,版数:17/17,知美术馆收藏
在观看展览时,你会发现陈超放弃了叙事性的线索,而选用了一种特殊的“清单”方式呈现作品,整个展览动线是平行多选的,也没有叙事上的先后排序。“作品结合美术馆空间特性设置,观众可以自由选择美术馆的上下两层空间不同的观看路径。作品在展览中更多地是与空间场域发生关联,你可以从阅读任何一件作品起始。甚至让有些作品在调性和语意上有些冲突或暧昧,让‘椅子’共同生活,当然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极具挑战性。”最终,观者与椅子作品会形成“一种高密度的会面”,带来问题或思考,并进入到艺术家各自独特的经验中。
《2014/05/06 11:15 晴》,秦一峰,2014,纸上微喷、8 ×10 英寸明胶银盐负片、自然光 曝光 8'、框 126 × 152 cm,展览形式可变
“玩具”系列,贺慕群,1968,布面油画,130 × 97 cm,真宝艺术基金会藏品
序幕艺术项目王欣“侃·椅子”及第一幕大展“一把椅子,”开幕后,两大平行展:“一个人的城邦——从昌迪加尔椅到20世纪的造城传奇”以及“信息的考古——艺术与设计的孪生”也将分别于2021年10月和11月在北京的“回到二十世纪”和上海真宝艺术基金会开幕。与展览同期,多场不同类型的演出、行为、跨界活动也将于成都、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多城陆续发生。知美术馆在城市在地性探索中特别策划了“互倚”、“交椅”两个特别的城市公众互动艺术项目:让消失的被看见——通过探索每一把被忽略的椅子背后的人生百态,去挖掘一座城市百余年来变迁的历史。
《H.L.D.(高、长、深)- 汇合处》,达米安·奥尔特加,2021(创作于2009年),三张被 拆 除 的 木 椅 、钢 丝 绳 悬 挂 ,300×160×160cm
《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一个概念》,施勇,1998,照片、文字说明板、椅子、录像,照片:142.5×87×3.5cm,文字介绍板:80×80×3.5cm,折叠椅:117×44×12 cm,1 分 25 秒录像,版数:3
| 时晓凡(艺术家):关于物的记忆
椅子是人类活动空间的必需品,同时也和历史、权力、地位紧密联系,看似简单的椅子背后有巨大的复杂性和社会学的深度。在此次的展览“一把椅子,”中,我有两件主体皆是椅子的作品参展:作品《DH07.PP81.RK31.06》和作品《BC07.JG71.HE02.05》,它们曾经收录在我于2018年出版的摄影集《似曾相识》(Familiars)中。作品《DH07.PP81.RK31.06》拍摄于朝鲜平壤的一家国营旅店,《BC07.JG71.HE02.05》拍摄于甘肃玉门的一家医院,这些场景能激发我的回忆,作为公共空间,我感兴趣的是拍摄没有人物在场的肖像,而人物可能是每一个有相同记忆的人。我们见景生情,睹物思人,物品和场景连接着时间,如果能和记忆共鸣就能证明我们存在过。对于我的创作来说,我喜欢用光线来连接当下看到的和曾经看到过但即将被遗忘的,这些锋利的光线像是刀子一样把记忆片段挖出来,然后再把看到的刻入到记忆中。
艺术家 时晓凡
《 D H 07.P P 81.RK31.06》,时晓凡,2015,彩色相片输出,150×150cm,版数:1/3,真宝艺术基金会藏品
| 曹峰(策展人、收藏家):艺术与设计的孪生
我一直收藏上世纪的经典设计,其中也包括很多椅子。每一把椅子都代表独立的个体,有着广阔的概念和内涵,它也是一个介质,可以在当下的社会展现人的特殊性和有趣性。所以在这次的第一幕大展“一把椅子,”中,我们邀请了不同的艺术家从一把椅子开始发声。从历史上看,洞穴时代已经出现坐具,椅子的演变是跟随着人的进化和成长而潜移默化进行的。正因为椅子和人非常贴近,所以它有着风格和标签性,比如官帽椅直立的椅背营造出一种让人坐直的气场;西方的很多椅子形态和设计则让人放松。椅子在社会中是具有身份象征的,同时又记录和印证着整个历史和文化的进程。在这次的艺术季中,我会负责北京站和上海站两场展览的策展,北京站的展览是“一个人的城邦——从昌迪加尔椅到20世纪的造城传奇”。这个展览会从Pierre Jeanneret设计的家具出发,从个人的行为出发,辐射昌迪加尔在20世纪的这次造城传奇,思考一个人跟社会的关联。未来也会有更多卫星展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举行。上海站的展览“信息的考古——艺术与设计的孪生”则希望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艺术和设计之间的联动。比如从艺术作品上找到它和设计的关联信息,当然,除了直观的表达,也会探索二者相通的思考方式,实际上二者本来就是孪生的关系。当下,艺术家和设计师越来越近,二者之间的界限在表层上看也越来越模糊化。
策展人、收藏家 曹峰
曹峰的设计家具藏品
| 秦思源(声音艺术家):听觉中的椅子
如何让椅子和听觉发生关联?我这次的作品会放置在知美术馆的一个特殊的展厅中。这个展厅由玻璃打造,没有常规意义的展墙,只有玻璃和钢铁组成的框架,这是一个四面环水、没有私密性的全透明空间。它会带来一种心理特征,观众在里面不是观看,而是被观看的状态。同时它又像一个玻璃和钢构建的作品,你可以进入到作品里面去。我针对这个空间创作了一件名为《椅经》的作品,外表是6把椅子,里面隐藏着音箱,人坐在上面会发出声音。当音箱发声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声音的频率和振动,音箱和椅子成为一体,传达了声音的物理性,所以你不是仅仅在听,同时还会有一种身体感受。这6把椅子每一把播放的声音都是变化中的低频声音,我在这里加入了机械和声波里的“相位”概念,两个声音或者频率会在某个时间重合,它们纠缠在一起后分开,分开后再纠缠。每把椅子的调都不太一样,所以每把椅子都有自身的相位的效果,椅子和椅子之间也会互相干扰,而且椅子的声波也会跟玻璃建筑物在某个频率产生共振效果,让建筑产生感应。坐在椅子上的人越多,整体的效果会更强烈。当你坐在上面之后,也会因为这种低频声音出现身体、情绪上的一点变化,特别是在相位的影响下,会有更明显的情绪上的感受,所以这件作品会在心理、生理和物理三个层次上产生作用。
声音艺术家 秦思源
《椅经》,秦思源,2021,六声道音源、实木椅型结构、座压式面板、光电式感应开关、全频音箱、音频播放器,尺寸可变
| 王功新(艺术家):椅子的艺术性
椅子具备两个属性,功能属性和文化属性。功能方面,人类一直坐在椅子上吃饭、交流、学习等等,让它跟人的身体发生关系;而它在文化上面的属性则远远超越了功能性,除了它在设计与造型上的文化性外,椅子本身还具有一种社会象征性。不同阶层、种族的人使用不同的椅子,使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权力的象征;每个家庭不同的人所用的椅子,可以甄别出主人的文化地位和品位。在艺术方面,也有《一把和三把椅子》这样的作品将椅子放在艺术的上下文中,传达概念艺术的方式。所以椅子可能在功能之外,为艺术带来超越原本这两个属性的东西。我在这次展览前创作了一件跟椅子有关的作品《五观》。其实90年代我就做过一些跟椅子有关的作品的草图和方案,但当时没有把它实现。这次策展人邀请我参与展览,让我想把之前的想法重新实现,基本的概念还和从前一样,但在技术上和概念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件作品用了一把日用的木椅,以单腿支地为轴的形态顺时针旋转。轴心的上方悬挂5台电子屏幕,以5种不同的视角呈现影像景观,与下方的转椅同步旋转。通过同速动态的方式,整合上下物体及视觉空间的建构,探讨作品中被隐退的主体与人的“在场”显现的可能。
艺术家 王功新
《五观》,王功新,2021,实木椅、变速旋转控制器、5 通道分屏视频组,椅子尺寸:78 ×52×40cm,屏幕尺寸:18.6×14.4cm,尺寸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