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群山、白马……在傅百林的镜头中灼灼其华。如博尔赫斯所说:“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风景,饱满如时间,充满无限的未来;也是人类内心的投射,期待“应和我心”。
采访/撰文/策划:何敏 人物摄影:郭一@Studio One+ 图片提供:M艺术空间
纯净的冰川,呈现异常好看的天蓝色;海,雨中的海,既氤氲缭绕又汹涌险恶……
《物件No.1》2017,铂金,法国百合铂金纸,20.3×25.4cm或40.6×50.8cm
站在傅百林的作品面前,每个人都可以在心中收获一片自己独得的群山、大海和冰川。如果时间可以被照相机所记录,那么傅百林的作品应该算是其中一个杰作——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圈、梦柯冰川、青海湖……这些早于史前文明存在的景物面前,几万年乃至几亿年岁月潺潺流过,它们有自己的形象,不因是否被摄影记录而变化。而傅百林用他虔诚且纯净的镜头大胆发现了它们,它通向未来,也承载着过去。
《海No.16》2016,C-Print柯达绒面相纸,100×66.75cm
他说:“我希望我的影像,尽管在成千上万相片中颠沛流离,遭逢种种情境,始终能应和我的心……”他天生是爱自由的人,也是敬畏自然的人。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完美近乎洁癖的构图,也有生机勃勃的烟火气——观看傅百林的作品,你始终觉得这惊心动魄的美景就在你的身边,而非远在人迹罕至之地。
《时间的缝隙之金山No.7》2017,C-Print柯达专业世尊超优白金相纸,130×86.66cm
这也许与他的创作习惯有关。他经常带着4X5英寸或6X8英寸大画幅胶片照相机走入冰川,登上险山。携带几十公斤重的相机与器材在平地上行走已是一种重负,更不用说背着它们冒着掉入冰缝的巨大风险攀登冰山,在高原反应下登上险峰……而多年练就的对景物以及光影的敏感,让他面对风景迅速就能做出判断——该用多大的画幅拍摄,甚至未来在暗房中用何种方式冲洗,在短短几秒钟内,他已经了然于胸。他也从来不等待光线——他更钟情于壮丽景观带来的意外震慑,而不是守株待兔式地等待“决定性瞬间”的来临。而那些不期而至的美景——比如雷克雅未克郊外的极光,他的大脑会像照相机那样记录瞬间的壮美,成为下一次创作的心理背景。
《冰岛No.1》2017,臻墨黑白打印,哈内姆勒摄影纯棉,60×40cm
在20岁出头刚刚进入摄影的神秘世界时,他有很长一段暗房工作的经历。“冲印胶卷的药水味道,于我如同阳光下的茉莉花的芬芳……”那些对胶片摄影的回忆凝聚着傅百林青春时的生猛激情,也是他放弃数码照相机,坚持使用大画幅胶片相机创作的原因之一。
《物件No.2》2017,铂金,法国百合铂金纸,25.4×20.3cm或50.8×40.6cm
他人生最奢侈的消费,是在2016年为自己建立了一个面积近80平方米的大型暗房。那精巧复杂的暗房技术,让他能自如地表达影像中极为微妙的部分。而那种精致、脆弱甚至近乎危险的美感,全面启动了观看者的视觉感官。
激烈而深刻的情感响应使人在技术革命时代依然能有“诗意栖居”的可能。如海德格尔在20世纪初所指出的那样,现代的人们离开了“技术图像”已经不知道如何去思考,人们失去了对在技术图像出现之前那个先验生活世界的记忆。人类的原始野性须在重返自然、并在某种极端绝境中才能重新拾得,而傅百林的创作正是在这条险途上美妙而有效的探索。
| 傅百林:出生于中国浙江。如海德格尔所称羡的“诗意地栖居”,自然与风景是他深爱的拍摄客体。冰川、大海、群山、不期而遇的白马以及变幻莫测的光线是他凝视的目光,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他为观者呈现了一个没有被驯服、改造的客体化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