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全民摄影时代的艺术

全民摄影时代的艺术

一月 13, 2016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财富人群的壮大,艺术品收藏已被越来越多人视为提升生活品质、 丰富生活的好选择,而摄影艺术作品,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入门品类,是否真的如此?摄影艺术又该如何收藏?让我们一同 探究这一收藏的新兴品类。

采访/撰文/编辑:祝琳 图片提供:Photo Shanghai、佳士得、Magnum、Camera Work/Berlin、Peter Fetterman Gallery

  去年秋天,中国首个专注于艺术影像的国际博览会,也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的艺术影像博览会“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成功举行,带来了来自欧美和亚太地区近70家全球领先摄影画廊和艺术机构的作品,是摄影艺术、尤其是当代摄影艺术第一次以独立的艺术门类姿态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展示。尽管规模和成熟度上还不能和巴黎艺术影像展(Paris Photo)、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等摄影传统国际展会比肩,却无疑是摄影艺术、艺术机构和专业人士对这一门类在中国艺术收藏市场的主动出击和积极试水。“以我的经验来看,中国藏家对摄影艺术的认识比起其他地区的藏家,或者说比起他们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的认识还是要简单很多,所以这次展会的另一大目的和意义其实就是‘教育’这些藏家和这个市场,”上海艺术影像展展会总监Alexander Montague-Sparey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他曾是佳士得拍卖行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监,在其管理下的伦敦摄影部门于2013 年5月达到成交额飞速增长。“如何更好地开始摄影收藏,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摄影收藏体系,收藏摄影艺术的风险又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学习和了解的,” Montague-Sparey说,“收藏摄影艺术确实有很多‘蹊跷’,首当其冲的就是版权问题,因为它永远有被复制的可能。很多人觉得中国藏家在收藏摄影作品上不热衷,我却觉得他们之所以没有这种意识和习惯,是因为之前没有合适的机会让他们了解这个门类和如何收藏。”

Photo Shanghai展览期间展出的摄影师Eugenio Cecuenco的作品《Cinderella》2005

 

从“照片”到“艺术品”

  摄影(Photography)和艺术的关系非常特别,从诞生之初以“记录”、“纪实”为目的和衡量标准,到20世纪上半叶新闻和纪实摄影大师的大量出现,再到新浪潮、观念摄影等一系列和同时期艺术流派一同发展、交织的艺术摄影,再到商业摄影的出现和商业摄影逐渐向摄影艺术靠拢和在艺术性上的诉求,摄影和艺术一直有交集又不属于彼此,有些艺术家被认为是摄影艺术家,而有些摄影艺术家在摄影界依然被认为是摄影师,有的摄影作品不被艺术界认可,也有的艺术摄影不被摄影界接受,在Vanguard Gallery创办人Lise Li看来,这些作品都可以被收藏。“只要它是一件严肃的摄影作品,”Lise说,“被收藏其实就意味着进入商业体系,不严肃的作品会造成混乱。不仅是艺术家,藏家也应该被保护,不严肃的作品是没办法被收藏的。”这么做看起来是保护藏家利益,其实也是保护艺术家的利益。如果没有明确的限定,最终会遇到版权问题,当作品的版权受到了威胁,或者说不再被信任,这个商业循环就不成立了。而对于摄影作品作为“艺术品”的收藏,纽约艺术收藏家Bill Hunt则认为其准则其实和任何艺术品收藏一样,“你要等待真正打动你的作品,它不一定来自某个著名的艺术家,好的作品有很多,但真正打动你的其实很少。”Hunt收藏摄影作品已经40多年,一开始收藏的时候,他认识美国所有的以摄影作为自己收藏方向的藏家,因为一共不超过10个人,而现在美国收藏摄影作品的人群已经壮大了很多,目前Hunt收藏有1,200多张摄影作品和1,000多张宝丽来作品,“对我来说,买这些作品从没想过赚钱或赔钱,我对它们有热情,我爱这些作品,现在我的整个收藏系统价值非常高,这并不是我计划的,我想它之所以会如此有价值,正因为它是独特的、属于我个人的。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收藏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

Photo Shanghai位于上海展览中心的展览现场,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专业人士和艺术爱好者
手机时代的摄影

  摄影艺术所面临的制作简单、易被复制等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正遭遇着从未有过的强劲对手,如果说以前摄影艺术容易入门还只是因为这种艺术创作的工具---照相机和拍摄技术容易被很多人获得和掌握,那么在今天这个手机摄像功能极其强大、专业图片软件盛行的时代,拍摄一张好照片似乎真的已经成了普通人都能进行的创作,摄影作品真的还有那么大的收藏价值和收藏潜力吗?从市场来看,20世纪摄影大师的作品仍处在不断走高的趋势当中,例如先锋摄影艺术家Man Ray 1922年的作品就于2013年实摄影大师的大量出现,再到新浪潮、观念摄影等一系列和同时期艺术流派一同发展、交织的艺术摄影,再到商业摄影的出现和商业摄影逐渐向摄影艺术靠拢和在艺术性上的诉求,摄影和艺术一直有交集又不属于彼此,有些艺术家被认为是摄影艺术家,而有些摄影艺术家在摄影界依然被认为是摄影师,有的摄影作品不被艺术界认可,也有的艺术摄影不被摄影界接受,在Vanguard Gallery创办人Lise Li看来,这些作品都可以被收藏。“只要它是一件严肃的摄影作品,”Lise说,“被收藏其实就意味着进入商业体系,不严肃的作品会造成混乱。不仅是艺术家,藏家也应该被保护,不严肃的作品是没办法被收藏的。”这么做看起来是保护藏家利益,其实也是保护艺术家的利益。如果没有明确的限定,最终会遇到版权问题,当作品的版权受到了威胁,或者说不再被信任,这个商业循环就不成立了。而对于摄影作品作为“艺术品”的收藏,纽约艺术收藏家Bill Hunt则认为其准则其实和任何艺术品收藏一样,“你要等待真正打动你的作品,它不一定来自某个著名的艺术家,好的作品有很多,但真正打动你的其实很少。”Hunt收藏摄影作品已经40多年,一开始收藏的时候,他认识美国所有的以摄影作为自己收藏方向的藏家,因为一共不超过10个人,而现在美国收藏摄影作品的人群已经壮大了很多,目前Hunt收藏有1,200多张摄影作品和1,000多张宝丽来作品,“对我来说,买这些作品从没想过赚钱或赔钱,我对它们有热情,我爱这些作品,现在我的整个收藏系统价值非常高,这并不是我计划的,我想它之所以会如此有价值,正因为它是独特的、属于我个人的。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收藏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 手机时代的摄影 摄影艺术所面临的制作简单、易被复制等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正遭遇着从未有过的强劲对手,如果说以前摄影艺术容易入门还只是因为这种艺术创作的工具---照相机和拍摄技术容易被很多人获得和掌握,那么在今天这个手机摄像功能极其强大、专业图片软件盛行的时代,拍摄一张好照片似乎真的已经成了普通人都能进行的创作,摄影作品真的还有那么大的收藏价值和收藏潜力吗?从市场来看,20世纪摄影大师的作品仍处在不断走高的趋势当中,例如先锋摄影艺术家Man Ray 1922年的作品就于2013年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中拍出120.375万美元的高价,而风格截然不同的新闻摄影代表人物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作品也在2011年拍出43.3万美元的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现在每个人都能拍很好看的照片,这对摄影创作来说很残酷,但是你要知道,才华这种东西,真的不是那么常见的,真正的才华是很稀少的。”Bill Hunt的回答或许能给那些仍坚持以摄影作为自己创作方向的年轻艺术家们不少鼓励。尽管他自己并不使用Instagram,但对这种新型图片社交平台的前景却颇为乐观,“我想摄影收藏最特殊的一点是,它几乎没有门槛,你可能只是一个穷学生,你可以通过你的手机收藏,比如Instagram,那并不是艺术收藏,但是一种收藏行为,如果你对这些照片有所选择并有所编辑的话,”Hunt说,“你收藏的都是你喜欢、打动你的作品,那就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行为。艺术的发生不一定要有艺术品在场,美感和品位都是很有艺术性的,不一定最终产生艺术作品或通过艺术品来体现。”

Photo Shanghai展览期间展出的摄影师Michael Kenna所拍摄的黄山

  在探讨数码科技对摄影艺术的影响时,Alexander Montague-Sparey认为,某种程度上数码反而强化了摄影艺术本身所具备的优势:灵活性和可能性。“在我看来,活跃在摄影艺术圈和推动摄影艺术发展的人往往要比其他艺术领域的人思维更开放、活跃,”Montague-Sparey说。但与此同时,这些技术上的支持并不让摄影作为一种创作形式而变得简单,“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用iPhone拍照,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说我拍照技术非常好,但我不是一个摄影师,我更不是一个摄影艺术家,这之间有着微妙的界限。我对那些能用手机拍出很棒照片的人的建议是,不如真的买一个相机开始尝试,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但坦白说,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你看我Instagram上的照片拍得多美,摄影师有什么了不起’的想法。这些软件让很多人觉得摄影不是一件难事,很多人看见一件摄影作品会觉得:我也能拍。对于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会说:也许你真的应该去做一个摄影师,然后,祝你好运。”Photo Shanghai这类摄影艺术博览会也告诉我们,很多人以为拥有一套全世界最先进的摄影装备就能拍出厉害的作品,但他们忘了真正的艺术永远和你的工具无关,关键在于你的“眼睛”。

摄影收藏在中国

  虽然摄影被发明出来已经很多年,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门类在中国还是比较年轻的,尤其是作为当代艺术一部分的当代摄影。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史也不过短短30年,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也刚刚开始产生,摄影收藏的发展历史就更为短暂了。“我想佳士得拍卖行进入中国,已经证明了中国的艺术收藏市场的活力、能量和潜力,中国已经有了很多非常棒的收藏家,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中国还有很多对艺术品、对艺术收藏有兴趣的年轻人,他们可能还不清楚要如何开始,我想摄影艺术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帮助、引导他们,” Montague-Sparey说。对于中国藏家对摄影作品这一门类的接受度,Lise Li也表示出积极的态度和信心,“我觉得中国、尤其是内地的藏家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们没有任何思维上的条条框框,不会说我一定要收藏哪一类作品,当然对他们来说,对装置、录像艺术的接受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对于平面作品,绘画也好摄影也好,甚至包括雕塑,大家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他们更多关注的可能还是这个作品本身是否能打动自己,而不是说这是不是我想买的艺术类型,所以我觉得他们对摄影作品的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

纪实摄影大师布列松的作品《Behind the Gare Saint Lazare》
曾在佳士得拍卖上创造了摄影师作品的历史最高价​(1932)
 
专访Vanguard Galley创办人Lise Li
摄影师和摄影艺术家之间是不是有微妙的区分?

其实都是艺术家,只不过关注点不一样。当代艺术是以摄影为工具来进行创作的,它不是为了摄影而摄影,它是为了自己的创作主题而摄影。比如杨福东,他主要在拍电影,但他在拍电影的过程中拍了大量的照片,都是和他作品主题相契合的。也许哪天他觉得绘画更适合他的创作的时候,我相信他也会使用绘画这个工具。而很多摄影师比如布列松,就是拍照片,进行新闻摄影。摄影师可能更多关注摄影的角度、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家的出发点有一些不一样。

收藏摄影家比如布列松的作品,和收藏当代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对于藏家来说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有些藏家更喜欢纪实类摄影作品,有些藏家一直在收藏当代艺术作品,藏家从各自关注点出发,其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待艺术的态度会有不同。你买一件布列松的作品和你买一件杨福东的作品,内容不一样,价格不一样,作品未来的市场前景也不太一样,但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艺术家,都是很棒的作品,只不过是你更喜欢哪一种。

你怎么看Photo Shanghai这种展会对未来中国摄影收藏市场的影响?

我觉得一次展会很难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只有持续办下去才会有效果。现在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中国之前也有很多摄影节之类的活动,但非常小众,过去就过去了,没有人记得。

中国藏家和西方成熟藏家差距在哪里?

欧美藏家的特点是不会把面铺得很大,在收藏的时候做很多研究,很多藏家收藏的时间比较久,有自己的体系,并且持续进行研究。国内的摄影收藏现在还刚刚开始,大家可能有点跟风,其实还是不够自信,“别人的收藏名单里是那些人,但是我不喜欢那些,我有自己的名单”,建立起这种观念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