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刘钢,20年的收藏生涯,品出300年的味道

刘钢,20年的收藏生涯,品出300年的味道

收藏, 时光
十月 31, 2017

收藏家刘钢用20年的时间,打造了以时代为脉络,清晰完整、跨越300年的中国油画收藏体系。时间长河中,20年的光阴沧海一粟,但对刘钢个人而言,他却在这20年间活出了300年的味道。
至品生活   采访/撰文:苏欣  人物摄影:陈东宇  妆发:田淼  

        收藏家刘钢的最新著作《时光收藏者》近日于各大书店亮相,在架上的一众艺术类书籍中,这本新书独具特色,它以一个藏家的视角,以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全面梳理中国油画发展历程,回溯它从起步到成熟的漫长岁月。拜读完收藏家的最新大作后,在一个秋日午后,我们拜访了刘钢位于城北的居所,在这栋宽敞的别墅中,从地下室到楼上二层,皆琳琅满目地放置着他不同时期的藏品,这像是一个浓缩版的小型博物馆,让我们在浏览中国油画发展历程的同时,窥得这位“时光收藏者”曲折快意的收藏人生。

借艺术穿梭时光

        刘钢的收藏历程始于1993年,那年春天,他参与创办的律师事务所首次分红,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喜获红利。回家途中,刘钢被一家画廊橱窗中展示的油画吸引了目光,“画上一派金色的丰收景象刹那间触动了我,于是我走入画廊将它纳入囊中,这件作品虽然平凡,但它开启了我此后20多年的油画收藏之路。”

郎世宁《皇妃画像》18世纪中期

        与律师这一职业身份有关,刘钢对社会变革非常敏感,并经常阅读大量历史书籍,显然,这种嗜好影响了他的收藏方向。“我的收藏中最具历史感的作品是一幅2005年在苏富比拍得的中国最早的清宫油画《皇妃画像》,出自著名宫廷画家郎世宁之手,这幅画在多层加厚的高丽纸上绘制而成,笔触痕迹、描绘方法与油彩质地等都与郎世宁的同期作品一致,来源非常可靠。”

苏兆成《1855年上海外滩》1855年

高小华《赶火车》1981年(局部)

        在中国油画300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个阶段的重要作品刘钢都会涉及,这些作品大多和历史和社会变革相关:《皇妃画像》这幅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宫油画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宫廷人物风貌,代表的是中国油画最早的成就;苏兆成在1855年创作的《1855年上海外滩》呈现了外滩在19世纪末的城市样貌,画面上还没有威尔斯桥和外滩泾桥,有的是洋楼和蒸汽机船这种代表了一个城市历史的事物,这样的场景现在已经消失不见,我们只能从画作中去追忆往昔;高小华在1981年创作的作品《赶火车》,表现的则是20世纪80年代芸芸众生赶火车的情形,创作时,艺术家采用“三点透视法”,生动细致地描绘出90位不同身份职业的人物,堪称20世纪的清明上河图……在这些藏品中,刘钢得以饱览从古至今的时代变迁。 艺术是心灵的载体 

        在刘钢的收藏生涯中,有个重要的节点,那就是2010年,自此,他开始了对抽象艺术的关注。如果说刘钢是以一个律师及文史爱好者的直觉开始了历史油画的收藏之路,对于抽象艺术的钟情,则是在他全面、深入地探寻艺术本质后自然而然的拓展。“这始于我2010年的一次欧洲之行,在巴黎,我深入接触印象派,在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现当代艺术对于我的审美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抽象艺术对于内心世界的那种细腻深刻的表现让我深受震动。”

        与之前的收藏相比,刘钢对于抽象艺术作品的选择更加不拘一格,视野也更为宽阔。与那些只关注赵无极、朱德群这些中国早期抽象艺术的代表人物的藏家不同,他会关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抽象艺术家。

朱金石 《它引导我们如何看夕阳》2007年

        朱金石是刘钢推崇的抽象艺术家之一。“和赵无极这些老前辈相比,朱金石的表现手法极为不同,他吸取西方抽象艺术经验,以浓重的色块和粗狂的笔触表现心灵世界,作品极具空间感和力量感。”朱金石于2007年创作的《它引导我们如何看夕阳》是刘钢非常喜爱的画作之一,“即使是这样的作品名,他的作品也没有任何自然和空间的痕迹,完全表现内心世界,他的厚绘画打破雕塑和绘画之间的界限,笔触的动态韵律感和色块组合的节奏感都很有个人特色。”

        在刘钢看来,艺术是表现心灵,表现生命意义的载体,艺术家通过作品表现他曾经存在过、生活过,对于收藏家来说,藏品同样表现了他的存在、他的个人品位和信仰。“所以我觉得收藏一定要形成个人风格。而且,应该尽量把藏品归纳成一个系统,这样的藏品才更有力量,特点也会通过系统放大。系统性的收藏扩大了我的生活范围,体会到很多无法亲历的经验,在中国300年的油画历史中,我活出了好几辈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