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品,回眸着时代变迁与发展,凝望着日常生活之美。而设计类博物馆盛装着这些艺术品一般的设计,如同一座座思想智库,启迪着人们“智”造智慧,让人们与历史上的设计生活对话。
至品生活 采访/撰文:苏婷婷 图片提供:V&A、伦敦设计博物馆新馆、M+博物馆、Cooper Hewitt
在西方,传统的“博物馆”概念源自“Wunderkammer”,其意为“珍奇屋”“多宝阁”,演变至今,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人类将有限的认知都沉淀在博物馆里。
而当我们的视线转移到设计门类的博物馆,会发现陶瓷、家具、服饰、玻璃制品、珠宝、金属制品、照片、雕塑、纺织品等经典的工业设计产物,在设计博物馆里担当了“思想智库”的作用——工业成品增长了民众的科技知识;手工艺品则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有利于提升民众的艺术品位,同时激发相关设计从业者的艺术与设计灵感。比如,在全球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以下简称“V&A”),除了做工考究的皇家用品、技艺精湛的民间手工艺品,还有令人惊叹的设计大师作品,以及贴近生活的日常用品……
据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王受之介绍,半个世纪以前,当时英国研究艺术理论的学者曾经提出,“当东西越来越有用的时候,它们就离美丽越来越远”,当时的观点认为,“艺术品是无用的,产品无法做到艺术性”,而伦敦1851年成功举办了一场“万国工业博览会”,不少声音提出“需要把兼顾艺术美学和功能性的产品保留下来”,伦敦V&A博物馆的兴建印证了设计博物馆可以从精英化的收藏视角走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中去,收藏品并不以“古老”或者“珍稀”等传统的标准进行收藏,而是强调其生活的审美价值。
在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一直是包括在“中国式设计”的定义里,但随着西方世界的设计概念深入人心,20世纪以来,中国不断地整合外界观念,也开始出现精细化、规模化、多样化的设计博物馆。德国收藏家布诺汉(Torsten Brohan)的“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设计系统收藏”飞越重洋,落户位于杭州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而中国南方城市深圳也将迎来V&A的首家海外分馆,梳理并展示V&A藏品中20与21世纪国际设计典范,将于今年10月开幕。
在这个专题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最近开幕的设计类博物馆以及设计类展厅,请各位跟随《Noblesse望》的脚步,欣赏寻常物的设计之美。
V&A蛇口展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三年前,当V&A博物馆将落户中国深圳的消息传来,全球设计界都开始向深圳蛇口——这个中国南方的工业区张望,究竟是什么吸引了V&A这样全球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首次把品牌输出到英国以外的地区?而海外的博物馆品牌能否深刻理解中国的设计特点,将中国的设计力量充分展现?一个个疑问随着“设计互联”连同V&A举办的一场场说明会而变得日渐清晰。
V&A展馆设在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互联”内
设计互联旗下的V&A蛇口展馆所在地深圳,拥有超过6万名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孕育了超过6,000家设计企业。这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深圳,孕育了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最大份额的“大疆无人机”,同时,机器人、3D打印、精准医疗、新能源汽车等先进产业,将深圳“智造”推向新高度。因此,V&A博物馆将品牌输出到位于深圳蛇口的设计博物馆,十分精准地为世界观众了解中国设计开启了一扇重要窗口,博物馆也将成为国际设计进入中国的平台。
设计于2011年的“具有未来感的吊灯”
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所经历的历史不同,“设计”在中国经历了复杂的道路,这也反映在中国建立“设计博物馆”的土壤和根基上。用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唐克扬的话来说:“现代工业生产在中国非常发达,但是其中一个环节并不充分,那是在于‘思考的层面’,很多中国产品的原型并不是自主设计的,而是抄袭和借鉴而来。”中国若建立具有国际化标准的设计博物馆,那将怎么去梳理中国土壤上的设计脉络呢?
产于1959年的Braun牌便携式录音机
产于1908年Peter Behrens设计的电子烧水壶
作为正在成型阶段的“中国的设计”,尚未有统一的框架和理论,而如果由一个成熟、体制化的国际博物馆机构进驻中国,梳理中国的设计脉络,其策展的角度不是站在“我拥有什么”,而是可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打量我们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产物。但另外一个问题随之产生,那就是,究竟谁能负担起V&A博物馆在中国的梳理和策展工作?V&A给出了答案。
她叫孟露夏(Luisa E. Mengoni),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中国通,不仅中文流利,而且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对东亚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孟露夏,拥有20余年的博物馆工作生涯,曾在大英博物馆担任中国陶瓷策展人,后来加入拥有海量历史馆藏与学术权威资源的伦敦V&A博物馆本馆担任中国艺术策展人,如今是V&A蛇口展馆的主管。得知孟露夏如此“彪悍”的背景,人们不禁开始期待今年10月,V&A蛇口展馆的开幕展将如何与博物馆所在地深圳的文化气质进行匹配。
可视化数据艺术作品“Flight Patterns”也被设计互联V&A展馆收藏
据孟露夏介绍,V&A蛇口展馆的开幕展将聚焦“设计的价值”以及在主展馆展出的“数字之维”,以此向公众展示和讲述设计的当下与未来。按照孟露夏的说法:“英国伦敦V&A博物馆有数以万计的藏品,部分会被挑选送到深圳策划成展览。但由于展品众多,V&A方面会侧重选择20至21世纪的展品。而在V&A蛇口展馆的运营期间,英国方面也不会采用外派大量员工和策展人的方式,而是更多地培训当地员工。”从V&A的官方视频里可以看到,中国的工业生产流水线、各类高科技智能产品、中国家庭的日常对话与互动等一幕幕都在显示,来自欧洲世界的V&A,其建立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国际化设计博物馆的信心是笃定的。
设计互联V&A展馆所在建筑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两档展览引爆开幕季
设计互联旗下的V&A蛇口展馆主展馆将以展览“数字之维”启幕,将目光放在数字时代的设计转型上。展览集结了国内外50位/组艺术家、设计师及创意实践者,以智能产品、数据分析和跨界制造带领观者与数字化的设计成果相遇,包括荷兰设计师尤里斯·拉尔曼(Joris Laarman)的3D打印椅、中国设计师张周捷的数字技术家具、设计师尼克·弗斯坦德(Nick Verstand)的感应球Anima,以及托比亚斯·格雷姆勒(Tobias Gremmler)的诗意作品《功夫动态可视化》等。
而展览“设计的价值”则是V&A蛇口展馆的常设展,探讨设计与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展览精选250件来自V&A的代表性永久馆藏,作品来自31个国家,创作时序自公元900年延伸至当代,跨越了时尚、摄影、家具、戏剧以及表演等多个领域。
1998年的设计产品Apple iMac G3为“设计的价值”展品
可以DIY的Open Desk家具图纸也为“设计的价值”展品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设计及创意产业的富矿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直是杭州转塘镇上最美的一道风景。校园里,大部分建筑是灰色系的,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构成一幅水墨画。而一栋有着跳脱的印度红色、外形如同一把折成三段的尺子一样线条简洁硬朗的建筑,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是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设计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效果图(预计2018年开幕)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低调的折尺形状,在建筑师西扎的想法里,是为了配合原本就是三角形的建筑用地,同时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这座拥有1.6万平方米面积的国际设计博物馆具有各种功能,除了展厅和库房,它还要有多功能厅、报告厅、图书馆、卖品店、咖啡馆等。
2014年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动工,如今还在建设并先行开放临时展厅,业界称其为“中国真正意义上国际化标准的设计博物馆”。博物馆的核心部分是对“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设计”的保存、展示与研究,囊括了7,000多件藏品,涵盖了19和20世纪之交到“一战”、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与德国现代设计、荷兰风格派与荷兰设计、国际主义风格、“二战”后、当代期间的设计及其他各类设计收藏。同时,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还将以这批藏品为基础,参照100年来的中国设计史线索,展出更多中外经典艺术与设计作品,形成国际级的现代设计收藏系统。
自包豪斯现代设计收藏落户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以来,前来“朝圣”的设计界人士络绎不绝。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将这座博物馆比喻成“一座富有的矿藏”,他认为每个人都能从这里挖掘艺术设计同生活和时代之间的关系。这样一座聚集设计创意的富矿,建成后将成为以设计史为线索、展示生活方式的博物馆。由于坐落于制造业大省浙江,并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氛围,艺术史学者、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馆长杭间认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也会发展成为中国当代设计教育的高端研发基地和学术高地、辐射长三角乃至东北亚的国际级现代设计文化传播中心,为中国设计和制造的健康发展提供良性的平台和思想引擎。”
伦敦设计博物馆:走进生活的审美
除了英国伦敦V&A在世界诸多博物馆中拥有重要地位,伦敦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 London)、美国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以及德国埃森红点设计博物馆(Red Dot Design Museum)等在全球设计博物馆列席中同样占据着重要位置。
伦敦设计博物馆位于伦敦西部肯辛顿主街的新馆
去年11月24日,伦敦设计博物馆位于伦敦西部肯辛顿主街(Kensington High Street)的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新馆面积比位于泰晤士河边的原址大了三倍,可接待人数是原来的两倍。除了能容纳三个大型展览以外,还包括一个图书馆、一个档案库、餐厅和咖啡厅,以及学习空间和常驻设计师工作室,新馆首次开放了一个永久性展览空间,整个三层空间被安排用于举办“设计师、创造者、使用者”(Designer Maker User)的永久免费展览。这个展览可以被看作一部设计编年史,收入了1,000件对当代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和发明,观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和产品,其中包括伦敦地铁模型、可口可乐罐、克里斯提·鲁布托(Christian Louboutin)的红底高跟鞋、索尼随身听以及苹果手机等。
另外,设计博物馆新馆里的商店也是一个缩微的经典设计展厅,72平方米的空间里设置了一面完整的靠墙架子和几个矮柜台,摆放着的大多是体积较小的设计品,有家用产品、厨房餐厅工具、配件、户外和办公用品、印刷品、玩具和模型等八大类别,目前有超过100家设计品牌进驻博物馆商店。博物馆希望走进来观展和欣赏设计商品的不只有专业的设计师,非设计专业的普通观众也能从这些有着时代共鸣感的展示中理解到“什么是设计”。
伦敦设计博物馆展出的是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和产品
正如伦敦设计博物馆总监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所说:“设计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它让技术得以运作,同时反映着文化和经济。而设计博物馆是一个探索设计如何剧烈而又快速影响社会的平台,能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地改变未来生活的想法和创意。”
设计类展厅:展览方式的多元可能
当设计成为人们对生活品质最具诚意的回望,不少有着时代印记的设计品也纷纷走进全球重要的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设计展厅亮相。国际上的艺术博物馆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非常重视设计,除了拥有超过15万件现代艺术藏品,还有专门成立的“建筑与设计”收藏部门,是纽约第一个开辟建筑和设计永久展区的博物馆。位于MoMA博物馆三楼内名为“Philip Johnson”的展区自上世纪60年代开放,拥有3万多件展品,不少都是业界有口皆碑的设计收藏。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目前拥有超过5,000件来自400多位设计师的设计藏品。设计品作为重要的展览类别,无论大师级设计师的经典设计佳作,还是具有未来想象力和延伸性的“奇思妙想”设计品,都是蓬皮杜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展览品的日益增加,为了安排更多的空间用于设计类展品的“栖息”,蓬皮杜把曾用于办公的空间改建成为专门的建筑与设计展厅,并在2016年投入使用。
蓬皮杜艺术中心设计和建筑展厅
声势浩荡的香港M+博物馆在2018年正式落成前,也别出心裁地策划了首场以设计藏品为主题的展览“形流意动:M+设计藏品”,在西九文化区内首个落成的永久展览场地M+展亭举办。展览涵盖由1937年迄今超过120件20及21世纪的作品,作品的创作时期和地区包括“二战”后的日本、独立后的印度、毛泽东时期的中国,以及香港在1950至1980年代制造业及出口业的全盛时期。同场的当代设计展览把世界各地的当代设计藏品包含其中,如中国香港设计师及艺术家又一山人、中国内地设计师李鼐含等人的作品。M+博物馆当前的藏品总量约6,000件,而设计及建筑类别的藏品已超过2,500件。
M+博物馆设计展厅
博物馆所注重的设计板块在试图与公众建立一种对话,从展示过去所继承的、定型的、已被体制化的艺术对象,转移到关注当代生活和文化的设计产物,也恰恰说明了当代博物馆的意识转型。
重要设计博物馆及博物馆设计专题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