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梦幻的色泽也挺好看,但张敬宜更愿意呈现真实的星空。
采访/撰文:向幽 策划:徐露梅 摄影:张敬宜
说来特别,张敬宜(Tea-Tia)第一次举起相机对准天空的时候,拍的是日全食。2008年她跟着学校去新疆看日全食,让她有了人生第一架相机和望远镜。十年后,她已经是拍遍天上地下的老手,镜头里的天空连续四次登上NASA天文每日一图。
张敬宜
从小Tia就对天文感兴趣,从小学到初中,她都是天文奥赛班的学生,“我们是有题的,要考试的”。根据不同年龄,天文奥赛要考查选手的天文知识、历史事件储备,甚至还有一些计算技能,这给她后来拍摄星空大有助益。最早,Tia拍摄过一段时间深空,这是一个拍摄方式和天文现象原理深深绑定的摄影类型。
在天空中,双眼看着非常细小的光点、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都存在着很多星系,即便借助天文望远镜也不见得能拍清楚。因为随着地球的自转,星星的相对位置也会移动。这时候就需要借助赤道仪,“它平行于地球自转轴,地球怎么转你相机也怎么转,再加上长时间曝光,就能拍到”。
望远镜在赤道仪上会出现前后重量不一样,还需要借助另外的配重设备保持平衡。加加减减要花费的不少,还要花时间调整和保养,后期Tia就转向星野拍摄,星空与各种地理位置的结合,也就是我们提到星空摄影时最先想到的样子。
一次,Tia带妈妈去冰岛旅行,看见宛若“游龙”的极光。这次极光源自太阳风带电粒子,顺着行星际磁场泛流到地球的磁层。部分的带电粒子冲撞地球大气层,激发高层大气的原子所形成
“天文摄影是个靠天吃饭的事情。”2019年,她拍出了广为人知的冰岛极光爆发图,那一次她原本计划去冰岛的北部,半夜看到暴风雪的消息,临时转移到了冰岛南部。当时她已经为这趟行程花了很多钱,但正是因为临时转场,才意外赶上了极光大爆发。Tia这样总结道:“反正放弃一些东西,肯定会拍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我觉得是肯定的。但具体能拍到什么,就不一定了。”
在青海的水上雅丹,以碧色的雅丹之眼和银河为背景,凑巧遇到了暖夜灯柱
另一个原因是,宇宙有它自身的色彩。摄影师可以设计画面构图、找合适的角度,但真实的还原是更难得的。“很多人会觉得星空是属于暗光条件下拍摄的东西,会在它的色彩上去添加一些。但宇宙本身是有它自己的色彩的,包括每天晚上我们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我不太喜欢把照片修得太过,可能有人会觉得梦幻一点好,但我还是觉得还原最真实的样子挺好的。”
相比“添加”,Tia花更多的功夫在“调整”上,她会一张张地拼出一个大广角,修正和裁剪镜头产生的畸变,然后一点点叠加。一张好照片离不开后期处理,但前期拍摄始终是重心。“前期的拍摄奠定了你的后期拍摄。”Tia说,“前期一时爽,后期火葬场。前期如果你的曝光量不足,后期不管你怎么拉都拉不出来。你前期拍摄得够足,拍摄得够多,素材量累积得多,其实在处理这张照片的时候就很容易。”
在夜间拍摄猫头鹰的时候,抬头看到月亮周围有一圈彩色的云彩
现在,Tia涉足的题材越来越多,除了拍星星,她还做水下摄影,最近一年专注于拍火箭,见证了中国航空重要的收官之年。而回想起来,她始终觉得小时候拍星星、看星星,是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为什么会喜欢上天文,就是因为看到星星了,觉得好漂亮,从那次以后就觉得,这个东西我很喜欢。”
| 张敬宜:星空摄影师、国家天文台特许摄影师,微博:@Tea-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