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影像上海,重启本土力量

影像上海,重启本土力量

十一月 02, 2021

11月3日,由世界摄影组织与保时捷联合呈现的第七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 2021)重回上海展览中心,为期4天的博览会将呈现更强势的中国摄影艺术。
撰文:祝琳    部分采访:Y.L.    图片提供:PHOTOFAIRS SHANGHAI、孙瑞祥工作室

作为可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最有“亲切感”和“现实感”的艺术类别和创作媒介,很多人对艺术的学习和探索是从手中的相机(也许只是手机)开始的,更有很多人的艺术收藏之路始于一件摄影艺术作品。作为亚太地区发现和收藏影像艺术的上佳平台,今年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致力于挖掘和支持本土艺术力量,这在后疫情时代无疑有着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在本届博览会上,国内外50余家画廊、机构与出版商在不同板块呈现丰富多彩的影像艺术创作。从北京到成都,从上海到长沙,今年的观众将有机会更充分全面地了解中国除北京、上海之外散布在其他城市的艺术力量,进一步深入认识今天摄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面貌。

在“核心”板块和“SOLO”单元中,多家历年参展的实力画廊悉数回归:德玉堂画廊(上海)携杨泳梁、托马斯·坎托(Thomas Canto)、康迪达·赫弗(Candida Höfer)和维克·穆尼斯(Vik Muniz)的作品再次亮相;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新加坡)单独呈现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青年艺术家蒋鹏奕的多个系列;see+画廊(北京、深圳)呈现细江英公、须田一政等日本代表性摄影大师的作品;三影堂+3画廊(北京、厦门)呈现艺术家荣荣&映里近年来以京都为基地的创作《即非京都》、韩国摄影艺术家具本昌的多幅《金》系列以及女性摄影师蜷川实花的作品。除此之外,ArtCN画廊(上海)、Galerie XII(巴黎、洛杉矶、上海)、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乌鲁木齐)、M艺术空间(上海)、泰吉轩画廊(北京)等也将带来风格多样的作品。

托马斯·坎托,《空虚永不停止坠落》,43×43×10cm,2020,德玉堂画廊

荣荣&映里,《即非京都No.1-1》,60×75cm,2020,三影堂+3画廊

今年首次参展画廊及其带来的艺术家作品,包括魔金石空间(北京)呈现史国威个展;西画廊(兰州)聚焦影像艺术家王兵的代表作《铁西区》;五月公园画廊(成都)带来中国观念摄影代表人物王庆松及世界纪实摄影大师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等多位中外艺术家作品;所见画廊(北京)、谢画廊(长沙)等也将首次参展。

王兵,《遗存的影像——铁西区》,33.8×50.8cm,2001,西画廊

全新设立的“SOLO”单元专注艺术家个人项目。其中,HdM画廊(北京、伦敦)呈现胡为一新作《现在吸进去的灰尘曾经是座房子》;Jason Shin(首尔)展示韩国摄影新秀Ina Jang的作品《Radiator Theatre》;何顿画廊(上海)呈现陈嘉屹的作品;一时画廊(上海)呈现建筑师孙海霆的摄影作品;V&E ART(巴黎、台北)呈现法国最受瞩目的当代摄影师之一的托马斯·德沃(Thomas Devaux)的作品。

托马斯.德瓦,《Rayon 3.92》,70×40cm,2021,V&E ART

Ina Jang,《olo》,49×61cm,2021,Jason Shin画廊

特别设立的“影映”及“On View”线上单元,更好地超链接国际展商与本地观众,同时也反映并讨论当下影像艺术所关注的主题与趋势。与实验影像中心(CEF)联合呈现的“影映”单元专注于推广实验与艺术影像创作,此次以“Re”为主题,探索人类如何在后疫情时代面对种种困难、挑战,乃至新的境遇,参展作品可在博览会现场的放映室里欣赏。亮相该单元的画廊包括bitforms gallery(纽约)、Klemm's(柏林)、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Vanguard画廊(上海)。

“On View”线上单元设立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官方微信小程序。在这个部分,Klemm's呈现埃丽卡·鲍姆(Erica Baum)、维多利亚·宾施托克(Viktoria Binschtok)和乌尔里希·格伯特(Ulrich Gebert)的创作;Anna Nova画廊(圣彼得堡)携乌尔杜斯·巴赫蒂奥齐纳(Uldus Bakhtiozina)和瓦莱里·卡苏巴(Valery Katsuba)的作品回归;artspace AM(东京)集中呈现荒木经惟的摄影作品。

常设板块“焦点”聚焦对当代摄影发展和当下摄影市场具有特别意义的知名艺术家,往届包括塔林·西蒙(Taryn Simon)、任航、杉本博司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今年“焦点”板块锁定新媒体与影像装置的代表艺术家胡介鸣,并呈现他的近期新作《格物》系列。

回忆之河

摄影艺术家孙瑞祥的个展《似水年华——生命中的所有寻找》将于11月3日“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首日揭幕。此次个展由作家和文化学者沈奇岚博士担任策展人,以“双重镜像”为策展理念,通过孙瑞祥的99件作品(包括最新创作的7件视频作品),在现场重现人的“回忆之河”。展览将呈现于博览会“artnow”贵宾客厅内,由Noblesse与Branding Shanghai主办。

孙瑞祥的作品将与观众们分享那些塑造心灵的瞬间,包括他十年来在上海、巴黎等地的珍贵记录。这些照片就像记忆之匣,珍藏着生命深处的瞬间,是通向内心密林的秘密通道。“寻找,是现代人的人生主题,也是孙瑞祥的创作母题。”策展人沈奇岚博士这样阐述她对作品对理解:“人的心灵犹如底片,似水年华投影在其间。他寻找着生命的光芒,和思想存在的客观证据,并以一种诗意的眼光来观照这些生命的瞬间。他深知:生命的浪漫,在于背负起责任,与所爱之人一同仰望星空。他也深知:遗忘和爱,必将同时发生。”

孙瑞祥摄影个展作品之一

出生于上海的孙瑞祥于2004年前往巴黎发展,曾担任Karl Lager feld和Chanel的官方记录摄影师,并为英国版Bazaar、Another等杂志拍摄人物肖像和时装大片。2012年定居上海后,开始主攻人物肖像和实验影片,成为中国版和意大利版Vogue的肖像合作摄影师。他尤为擅长以艺术肖像为主题的拍摄和创作。经过数年的城市人物肖像摄影创作之后,孙瑞祥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观察他人内心状态。2018年,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了云南,他的观察开始被原生态自然界里未知的花朵所吸引。茶林原生境里形形色色的花卉,让他以一种开放且安静的心境去观察自己的内心状态。

Noblesse 对话 世界摄影组织CEO、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 Scott Gray

去年新冠疫情让整个世界几乎“停摆”,各大活动被迫取消。你对今年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重启有怎样的期待?今年的博览会跟往年的几届将会有什么不同?

对于今年11月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能重返上海展览中心,我们当然感到非常兴奋。新冠疫情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造成了显著影响,线下活动也不例外。艺术博览会在当今全球艺术生态中扮演了一个基本的角色,是一个实现艺术品交易,把画廊、机构、藏家和买家,以及艺术家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我们格外高兴能举办新一届博览会,从而令我们得以继续支持艺术家们、迎来参观的客人,并将中国当代摄影艺术中的一些精粹呈现给大家。

尚未结束的疫情对本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时期,但我们今年还是拥有了一个由画廊、合作伙伴和支持者组成的超强阵容,可以说他们也是历经了疫情的考验。通过齐心协力来支持这一艺术群体,我们得以应对各种挑战。此外,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极为幸运的是能有一支超级棒的扎根在上海的团队,他们在疫情期间不辞辛劳地工作,确保能与艺术圈保持通畅对话,为大家带来一场成功的艺术博览会。

在人类历史经历如此特殊的一个时期,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对摄影艺术家和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艺术家无时无刻不在呈现与记录他们周遭的世界,他们所处的环境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创作。对于很多人而言,全球性疫情意味着隔离的时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为不少艺术家们提供了叙事的素材。通过摄影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也不例外。一个很好的案例是今年博览会“焦点”板块所呈现的新媒体与影像装置先锋艺术家胡介鸣2020年的作品《格物》。这一全新的作品系列反映了艺术家如何应对疫情导致的封锁,坦然接受更缓慢的生活节奏,利用这一时期来重新审视其周遭世界,探索全新的创作方式。通过今年的博览会,我们相信会看到更多这样的例子。我认为摄影艺术所拥有的一个独特元素是,摄影的叙事方式将如何变得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如何让观者更容易与作品建立关系。

Noblesse 对话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范妮

今年影像上海将会给藏家和观众带来哪些新内容?

今年博览会迎来了不少首次参展的画廊,包括来自首尔、台北、北京、长沙、成都等地的新面孔,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也是首次和上海的观众见面。我们今年也新设立了“影映”单元,这个单元可以看到来自国内和国际的艺术家是如何用影像作品来回应疫情所带来的思考和情感投射;同样新设立的还有“出版”板块以及“非营利”机构展区,来自全球不同城市的专注于影像出版的机构和国内领先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也将以不同面貌和角度来呈现多元的影像艺术。

今年的博览会是否将会更多关注本地摄影艺术家和中国的艺廊?你如何看待近几年国内年轻艺术家和画廊的崛起?

今年我们欣喜地发现并邀请到一些专注于影像的本土画廊,这些画廊大家可能在其他综合型的艺术博览会上并不常见,我们非常高兴能在影像艺术界发挥一个集中性的力量来为他们和我们的观众搭建桥梁。国内有很多有才华的年轻的影像艺术创作者,他们当中的许多并没有进入商业的画廊系统,而我们也通过与策展人合作的主题展览等方式来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创作,推动影像艺术的发展。近些年国内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画廊,在与艺术家的合作、画廊运营、展览项目呈现等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新的方式,这在我们今年的参展画廊里也有所体现。

手机摄影成为一个快速视觉消费的现象。这是否会让作为严肃艺术形式的摄影失去对大众的吸引?

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摄影与影像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以此为创作手法的艺术也独具魅力,它是我们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写照,并很容易与我们产生共鸣。许多影像艺术创作虽然看似运用了每个人都会用的“拍摄”,但它和任何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有着艺术家严肃的思考和特别的表现手法,这是很难被复制的。优秀的影像艺术作品在市场上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同样受藏家的欢迎,并且它往往在价格方面更具优势,所以也是许多新晋及资深藏家颇为关注的领域。

“影像上海”想要如何成功打动观众、让他们愿意为摄影艺术作品买单,并进入藏家的行列?

“影像上海”是亚太地区专注于影像艺术的博览会,我们的参展画廊及所带来的作品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其中不乏在全球的学术及市场上都已有骄人成绩的艺术家。在这里藏家们将有机会以更合适的预算收藏到国内外重量级及代表性艺术家的影像佳作,以及年轻艺术家所带来的耳目一新的作品。今年有1/3的画廊选择在展位单独呈现某位艺术家的个展,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来更好更完整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博览会的精品型规模也能使得藏家有更好的体验,并与画廊建立更深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