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情绪是第一免疫力

情绪是第一免疫力

六月 30, 2022

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当下,你无法想象情绪的浪潮有多大的威力,小心“幸存者综合征”,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策划/撰文:袁晓婷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人们在摆脱了最初对未知病毒的恐慌后,已逐渐地开始习惯了当下的生活。然而,就在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地在国内呈现多发态势,打乱了不少人的工作节奏和生活步调,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被迫隔离在家中。俗话说“人类是情感最为丰富的动物”,也正因如此,使得人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面对这样暂时的“不自由”,人们除了对身体是否染疫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心理上也会特别关注疫情的发展动向,以获得安全感和控制感。但这也将驱使我们过多地关注那些负面、极端的信息,由此引发不必要的烦躁、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根据调查,在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后,人群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患病率高达22.6%。身处于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当下,你无法想象情绪的浪潮会有多大的威力,小心“幸存者综合征”,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所谓的幸存者综合征(survivor syndrome),也称生还者综合征,是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在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灾难性事件(如交通事故、疫情、地震等)之后,其“幸存者”虽未明显感受到身体的不适,但会表现出抑郁、盗汗、情感脆弱、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种情绪疾病最早是在1961年由德裔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威廉·古列尔莫·尼尔兰(William Guglielmo Niederland)提出,通过对犹太人大屠杀中幸存者的心理研究发现,当时在集中营中侥幸逃脱的幸存者,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生活步入正轨,反而大多数人是在内疚和抑郁中痛苦地度过了余生。

这其中就包括生于意大利的犹太作家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他在笔耕不辍地撰写了一系列关于集中营的生活、回忆与反思后,于1987年坠楼身亡,死因为自杀。而可怕的是,这样的疾病即便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算少见,企业裁员后非但没有增效,被留岗的员工却因对前途充满疑虑,而出现消极反应,丧失原有的工作热情;“3·21”东方航空飞行事故后,作为陌生人的网友与遇难者家属共情,也同样深陷悲伤的情绪漩涡中等等。无论是事件的亲历者还是得知相关信息的旁观者,“幸存者综合征”都有可能找上生活中任何一个普通人。“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从而也就会导致情绪往烦躁、焦虑等负面方向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表示。而自疫情发生以来,负面情绪困扰了很多人,在此状况下,心理上的防护必不可少。

内心中所有的情绪都值得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倾听,而这同样是自我完善的一个渠道,它所能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远比单纯的情绪冲动更有价值。当与病毒和平共处成为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主动调整自己对待疫情和居家的心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是抵抗病毒攻击的第一免疫力。

关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整好情绪状态,以最饱满的精神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

| 针对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Tips 1:处理负能量
网络上消息的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而各类真假难辨的讯息,甚至是阴谋论,很容易引发非理性的恐慌情绪。疫情之下,为了让自己能够尽量避免接收过多的负面消息,可以尝试让自己在晨起或午后的某个固定时间段,统一浏览新闻,减少接受信息的时间。同时,当我们准备进入睡眠状态前,要将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在此时就不宜再过分关注相关信息,否则情绪容易变得激动兴奋,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是精神状态受到影响,随之产生负面情绪。

Tips 2:找到一个支持
情绪是我们表达感受的工具,当自我调整变得困难时,不妨试着和家人朋友们视频聊天或通话,将情绪与之分享,借助他人的力量让自己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排除孤独感。此外,如果一旦悲伤、焦虑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的能力,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疏导和帮助,让自己尽快振作起来。

Tips 3:释放快乐因子
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内会释放内啡呔,这种多肽物质能让人产生持续的快感和镇静作用,所以坚持运动可以令心情和精神状态都变得更正向。尤其是久居室内的隔离期间,人们每天的运动量往往都不达标,此时可以通过运动跟练视频让自己动起来,或是尝试冥想,也能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获得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更好的生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