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有光,在多棱世界

有光,在多棱世界

二月 07, 2022

从宇宙起源的那一刻起,光就存在。它是人类生命的“内驱力”,更指引着科技前行探索的方向。当然,也唯有向光而行,人类才能建立起与科技和未来的对话。
撰文/策划:陈元   图片提供:北京时代美术馆

作为媒介的光,有各种奇异的特质:它是发散的、多彩的、捉摸不定的;这让人不得不想起它的物理特性,而这样的特性也使光可以应用于许多学科与通信中,呈现和传递自身的美学。

那么当光成为艺术的主题呢?

2021年年底,北京时代美术馆正式开启了“向光而行”新媒体艺术展。在展览的“光·源”“光·聚”“光·衍”三个单元里,结合光、影、声、色,调动参与者的多种感官,营造浸入式体验。各位艺术家通过声音艺术、激光视听装置、光影互动场域、机械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探索光与自然、生命、力量和科技之间的多重关系。

《声花》

在展览的开篇“光·源”章节里,徐戈的参展作品《声花》有转变声与光的魔力:如果你把自己的声音传输到作品中去,光可以把你的声音进行转译,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音律。以向阳花为造型灵感的七朵花,可以各自发出独立的声音,再释放出光芒,既体现了个体的发声,又凝聚了群体的力量。而蒋鹏奕则用摄影的方式呈现了光的绘画,用放大镜把太阳光线聚焦在黑色的画布上,再用凸透镜的原理制造出“光的笔触”。

《时间的剧场——个体与无限》

第二单元“光·聚”围绕光的精神维度,探讨人类文明在前行的过程中如何捕捉光的本质,从而呈现人们趋光而行的勇气和力量。比如艺术家沈凌昊的作品《时间的剧场——个体与无限》,是一个整体的沉浸式交互空间,首先定格人们的身影,再运用材料的感光特性,每隔数秒重新激活雕塑中的感光涂层。而机械动态装置作品《一》则简单得多,通过对汉字元素“一”的视觉叠加,透露出道家的万物之序,光影交错,让人内心感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三单元“光·衍”将目光聚焦于探讨科技与未来,思考人类与未来之间的多重关系。如从虚拟策展的角度出发的作品《从火星4到α宇宙5》,通过虚拟文本、幻想叙事以及交互游戏体验等方式,呈现未来虚拟宇宙对当下现实世界的补充。

《平行圈》

更有趣的交互之作是由艺术家吴元安与实验音乐人杨思韬合作的作品《平行圈》,它试图运用光线和声音的变幻,在空间中塑造不同的视听体验,似乎像意识在这“两个平行宇宙”中变幻莫测的流动,引领观众一起审视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多棱世界”。

这是一个在光中充满迷雾的展览空间,光的颜色不断变幻,呈现的“形体”也有着不同的模式。在这个“向光而行”的空间内充满了有形的光物质,造成了无限空间的错觉,让置身其中的人们如同感受多维世界一般。

《极》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是本次展览的重中之重,由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与艺术家梁宏伟合作的联名多媒体装置《极》。它试图引导每个人走向“中心”从而制造光,以“光”作为介质,“聚合成极”进入一个光芒的空间。

展览的名字“向光而行”也正有此意,希望每一个观者在寻光的旅程中生发自身的感受。每个个体都是一束光源,而不同个体能聚集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然后一往无前,向光而行。

| “向光而行”新媒体艺术展
时间:2021.12.14-2022.02.27,周一至周日,10:00-22:00
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3-4号展厅(北京海淀区复兴路69号华熙LIVE·五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