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晖 专栏作家,著有《中原女子服饰史稿》、长篇小说《盂兰变》及随笔集《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 (menggr@vip.sina.com)
宋人以奇迹般的技术能力把长桥造成木构建筑的超级工程,桥梁上的亭阁则开辟成酒楼 甚至“民宿酒店”,于大美之中兼顾实用, 体现了宋代商业精神的发达及其审美意趣。
至品生活 撰文:孟晖 编辑:陈映雪
入秋时节,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千里江山图》引发观展狂潮,并成为众多文化爱好者心目中的“梦中情人”,真是意味深长的可喜现象。
《千里江山图》也确实当得起这份深情,宋代是写实艺术的高峰,这一件青绿山水的长卷创作于北宋末年,其价值不只在其艺术性,也在于画中的诸多细节为后世留下了无可替代的图像资料。画中最美的细节当数卧波长桥,这是一座完全用木材搭就的桥梁,自两侧相对缓升,长度与高度都十分惊人,而桥中央构成十字形的三层楼阁的中间一层与两侧桥道通连。行人过桥时,楼阁的一角檐下有两个人正倚着栏杆聊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层楼阁的四围楼柱上全部挂有帷幔,而在突出江面的侧翼中,三位男性正团坐聚会,旁边侍者模样的两人似乎正在上酒上菜。
如此描绘并非作者王希孟的艺术想象,而是对他那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宋代的木构建筑技术空前绝后,桥梁设计者在造桥时就充分考虑了日后的综合利用,出于交通与水利目的修建的长桥,会在桥的中段筑起宏大的楼阁,根据力学原理,这样可以使桥梁更加牢固,除了在桥上的楼阁中间保留足够通行的过道之外,还在两侧乃至上下加设“水阁”。官府把这些桥上建筑承包给私人经营,赢利所得正好解决了桥梁维修的部分费用,而承包的老板把面向江面、风景独好的水阁予以精心布置,挂上帷幔,摆设香炉,陈设桌椅以及寝床纱帐,就形成酒楼与民宿酒店的合体。
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建成的著名的吴江垂虹桥,就与卧波长桥相似。垂虹桥长千余尺,动用木料上万条,桥面特意架得非常之高,以便于行舟、泄洪。桥中间建有一座巍峨的“垂虹亭”,亭上的餐厅成为了文人雅士饮酒宴聚的好地方,餐桌摆在江心的高处,凭栏望去江天开阔,水光浩荡,景观确实非陆上餐厅所能比。
在江心亭上吃酒,风景之外,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能吃到极品生鱼片。桥下有渔船专门应承生意,客人到亭中就餐,可以随时招呼这些渔船当场捕捞江中的活鱼,然后凭靠着栏杆欣赏打鱼过程。捞上来的活鱼则由“麂匠”切成鱼麂—也就是生鱼片,然后摆盘,甚至拼成花草诗词的图案,再洒上鲜橙泥调味,新鲜滑嫩,口感无可比拟。南宋诗人杨万里为之写了一组四首《垂虹亭打鱼斫》诗,先讲观看渔郎出船撒网是何其开心,最后咏道:“旋看水盘堆白雪,急风吹去片银花。”很快就看到白雪一样的生鱼片堆满大瓷盘,这些鱼片是如此之薄,仿佛风一吹就能把它们带走。生鱼片最讲究的就是新鲜,还有什么能比在江心现捞鱼现切片更新鲜的呢?
这些水阁也可以像酒店房间一样租下来过夜,秦醇的小说《谭意歌传》中名妓谭意歌与心上人张正字的第一次约会就是在“江亭”上,当晚,由他们的房间向外望去,大江空澄,映着月光的清辉,室内则帘幕轻垂,鸭形小香炉袅袅地喷吐香缕,时时被江风拂动。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一对有情人“玉枕相连”,密语缠绵。
垂虹亭自建成之后,便深受文人喜欢,见证了一场又一场的雅集,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概要数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和几位朋友的月下夜饮。苏轼与陈元素等人乘船经过松江时,夜半时分,明月升上高天,引发了东坡居士及友人们的兴致,大家一起步上垂虹桥,临时摆出酒席,开怀畅饮,吟词咏怀。七年之后,苏轼忆起来当年的景象,还感叹:“此乐未尝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