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朴质的诗意

朴质的诗意

七月 17, 2018

朴质的诗意

中国年轻建筑师日益获得国际关注,这在全球最大的建筑盛事——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尤为明显。

今年,直向建筑的作品获得了双年展主策展人的大力推崇,创始 建筑师董功也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作为直向建筑(Vector Architects)的创始人和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董功向来比较低调,而真正让他吸引公众眼球的,是直向建 筑过去3年里的两件“网红”级作品——北戴河海边“中国最孤独 的图书馆”,以及位于阳朔、由一家糖厂改建而成的阿丽拉(Alila) 酒店。 “海边图书馆一共有七八十把椅子,但每天都要接待3000人,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想看看图书馆到底是什么样子。”在今年3月由“设计共和”主办的“设计庆典”上,应邀演讲的董功在介绍这个设计案例时回顾道,“这些人多数是来拍照片的,他们并没有时间坐下来看书,这个空间也不再是图书馆,倒像火车站一样。“网红”的光环容易引来热议,甚至学术领域内的争议。

 

 

“建筑是一件越做越难的事。”董功在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接受 《Noblesse 望》专访时笑道:“当然,不能引起争论,其实也很乏味。”他坦言,图书馆的使用状态确实远远超过设计时的想象,但在董功看来,商业地产项目本来就需要一定的公共空间。这个项目的甲方阿那亚最初是想为社区建立一个文化空间,将文化生活、邻里生活构成一张具有持续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多向关系网。“这实际上是一件挺好的事。”董功这样评价道。只不过这个项目在自媒体时代所受到的关注与跌宕起伏,确实充满了许多前所未期的“偶然因素”。但这或许恰恰是这个项目有意思的部分。时至今日,各种缤纷跨界的文化活动在图书馆中轮番上演,使建筑早已超出了单纯“图书馆”的定义。这种建筑功能上的转换与延伸,令建筑师本人也感到意外,但同时也可以将其看作建筑与社会发生了关系,从自身的设定中解放出来,获得具有“自生长”属性的生命力的一种体现。海边图书馆,这座位于北戴河新区的混凝土建筑有着极简的外形,临海而建,巨大的落地门窗和玻璃砖墙将北方略显苍凉的海景纳入建筑空间内部,周围没有一条“路”,因而显得虚空而充满诗意。“他的作品融合诗的韵味,展现了东西之间良好的结合,他秉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又融入了西方的方式。”设计共和创始合伙人、著名设计师郭锡恩 (Lyndon Neri)曾这样评价董功。 作为此次双年展主展馆的参展项目,海边图书馆也是对本届双年展主题“自由空间”的一次巧妙诠释。建筑师与建筑空间的功能性,以及在空间中活动的人,到底存在着怎样一种交互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海边图书馆至今仍是一个极其值得讨论的案例。

 

 

建筑改造,也是董功关注的一个设计重点。梦想改造家的“船长之家”项目,如同海边图书馆一样充满视觉上的诗意与美感,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海边的潮湿环境以及船长陈友云一家的生活需求。令董功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目前船长之家基本还保留着设计时的基本面貌,并且船长全家人都因为有了这座“新”房子而感到开心和骄傲。而在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的建筑项目上,董功围绕上世纪60年代的一座国营老糖厂的青砖工业建筑建设了一座新的酒店客房楼体。对于老糖厂的呼应,是这个建筑空间设计的起点。董功、没有简单地用青砖对应青砖,而是采用混凝土材质,建筑最具特色的是“混凝土镂空垒造”的镂空过道,让光和风能够进入空间内部。董功的建筑常会给人一种很“现代主义”的感觉,材质上偏爱混凝土和木头、玻璃砖,显得非常简洁内敛,只有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其建筑材料上的细节实际上非常考究,并从设计之初就有深入的田野考察作为支撑。这与董对于中国社会现状的认知有关,他认为中国今天的状态实际上近似西方现代主义起步 盛行的时段(1920年代前后),在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改善社会居住条件是人们更为首要的需求。因此建筑师个人的风格反而并不那么重要,社会需要的是更具有普世意义的建筑。当然,空间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物理上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建筑最重要还是要回归对人的观察,而光也是建筑要面对的终极问题,

因为光是人们感受时空和宇宙的一个重要途径,

来自太阳的光线,在运动变化中用呼吸一样的节奏,向人们提示着生命的潜在含义”

                                                                                                                                ——————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