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漂浮世界,天就是海——第14届里昂双年展

漂浮世界,天就是海——第14届里昂双年展

在“漂浮的世界”里,可以更新或打破固有的文化身份和羁绊关系。第14届里昂双年展正是要打破身份拘束,赋予艺术家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至品生活   编辑/撰文:苏婷婷   图片提供:14th Biennale de Lyon

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尔-穆吉诺(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的声音装置作品《Clinamen》

“如果没有了重力,天就是海 章鱼会在天上飘着,和飞鸟相遇” 第14届里昂双年展以日本艺术家岛袋道浩(Shimabuku)的“若天是海”(When sky was sea)系列作品作为主题封面。作品展现了一个失去了重力的世界,原本生活于海洋的鱼儿浮游在天空之上,畅意“飞翔”,表达了作品的创作灵感:如果没有重力,天也是海。“漂浮的世界”又如同云中的世界,浮云可以不停地组合变换,天为海云为浪,飞鸟和章鱼可以相遇。因而,在漂浮的世界里可以更新或打破固有的文化身份和羁绊关系。 从1991年第一届里昂双年展开始,创始人及担任展会艺术总监的哈斯帕耶(Thierry Raspail)每三届就会设定一个大的母题。2015-2019年期间的里昂双年展都将围绕“现代”(Moderne) 这个母题展开,今年以“漂浮的世界” (Floating Worlds)为“现代”这个命题作文交上答卷的是里昂双年展总策展人、法国梅兹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馆长艾玛· 拉维涅(Emma Lavigne)。 “漂浮的世界”这个主题在探讨“现代”时也受到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启发,浮世是人们当下生活的现世,是一个持续地变化中的世界,充满了可能性和创造性。今年的里昂双年展,在“浮世”的主题下,围绕“漂浮的思想”(顺流和逆流)、“漂浮的声音”(声音之海)、“漂浮的界限”(无尽的循环)、“漂浮的感官”(感官之岛)、“漂浮的宇宙”和“漂浮的身体”等主题分类,展现了打破学科界线的跨领域当代艺术作品。

Massinissa Selmani作品《记忆的真空》
 

现当代的对话与共鸣

       走进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只见第一个展厅内赫然陈放着最具颠覆性的现代艺术大师马塞尔· 杜尚 (Marcel Duchamp)于1934年创作的《绿盒子》以及1936-1941年期间创作的《手提的盒子》,旁边是比他晚出生近一百年,但深受其 影响的日本艺术家毛利悠子(Yuko Mohri)创作的《落水》(The Falling Water Given),以雨伞、雨鞋、水管等平凡无奇的机械零件和物件,形成了一个融合机械运作和声响、充满趣味的物件剧场,是对杜尚《大玻璃》的致敬与全新演绎。 二楼的另外一侧,是巴西艺术家埃内斯托· 内托(Ernest Neto)2007年创作 的环境装置作品《两柱一泡灯》(Two Columns for one Bubble Light),从天花板上垂下蜿蜒柔和、纤薄如肌的布幔,包裹着有如触角般的有机形态,与汉斯· 阿尔普(Hans Arp)于1959年创作的有着圆润弯曲线条、整体却极度抽象的雕塑作品《Feuille se reposant》,以及亚历山大· 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于1950年创作的动态雕塑《31 janvier》形成了空间环境上的互动,呈现出20世纪初现代主义艺 术家与当代创作者之间的对话共鸣。

作曲家暨艺术家Ari Benjamin Meyers展出了一个名为《艺术家》的“临时乐队”

沉浸式感官体验

       有着“漂浮的世界”如此诗性的框架,延伸出的是触动感官的体验。拉维涅曾任职于蓬皮杜音乐与声学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对声音作品兴趣浓厚,此次里昂双年展另一条重要的线索便是造型艺术与声音、建筑等其他领域之间的渗透和影响。 美国作曲家都铎(David Tudor)展出的“雨林”系列作品,将水瓶、纸筒、球拍、塑胶管等不同材质、大小和功能的日常用品,以及工业制品,贴上各种扬声器,悬挂在展厅各处,观众凑近贴耳聆听,可听到不同的含糊混杂的声音,如同一座夹杂风、雨、虫、鸟等不同声响的混音雨林。 穿梭于沉浸式装置中,给人更多的是放松、冥想的感受。位于里昂老糖厂三个大型筒仓空间中的道格· 阿提肯(Doug Aitken)《声波喷泉之二》作品,由絮絮低语到轰然大鸣水声的转变,引领观者进入一种冥想、沉思的状态。

都铎(David Tudor)的“雨林”系列作品


专访第14届里昂双年展总策展人Emma Lavigne

你是如何把“漂浮的世界”与里昂联系起来的?

罗讷河(Rhône)和索恩河(Saône)像两条绿色的丝带绕里昂城而过,成就了里昂的流动灵活和多样性。当我们在诞生水边、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里昂老城漫步,从那一座座气韵生动的桥上走过,并在河堤岸边徜徉,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想象力和魔力。艺术是一种领人进入未知疆域的感官体验,让你仿若置身于“漂浮的世界”,浮沉、感知、体会……如今年的里昂双年展,德国艺术家汉斯·哈克(Hans Haacke)的巨大白色丝绸装置作品匍匐于地面,随着风扇不断飘动起伏,如血管一般纵横相连的塑胶管里流窜的液体……“漂浮的世界”这个主题核心所探讨的是“现代”,唯一不变的即是持续变化着的不确定性,如“浮世”一般,是一个持续变化的世界,充满了可能性和创造性,而双年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心。

通过里昂双年展,你最希望与观者分享的体验和发现是什么?

“漂浮的世界”作品展现了一个由想象支撑,充满诗性、唯美的世界,让整个展览飘浮在世界之上,脱离当今社会种种的问题。用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Nelson Goodman)的话来说,“艺术,实际上是试图建立一个世界。”我希望参观双年展的观者能够从展览里筑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就像他们正在饱览一道道感官体验丰富的风景,或者正在经历一场穿越群岛的航行,不断地随沿途的景观而放慢脚步,扩大自我感知力和对世界的认知。

第14届里昂双年展    即日至2018年1月7日    里昂老糖厂(La Sucrière)和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    www.biennale-de-ly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