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致敬“翻译家”

致敬“翻译家”

三月 09, 2022

这株被命名为“翻译家”的月季,致敬前赴后继的中国翻译家,他们让我们能理解不同的人与事,并信仰世界大同。
撰文/摄影:陈丹燕   策划:何敏

2020年10月2日,正好是中秋节,在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岛上开了一个下午茶会。跟着尼娜·西蒙唱的凯尔特古歌谣《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我跟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博士跳了开场第一支舞。我请大家穿浅色的衣服来,不要用香水,中午不要吃气味重的食物,保持身体的清爽,只因不要打扰月季的香气。植物园给每个客人提供dress code(着装要求)——先去园子里好好看看花,选出自己最心仪的一朵,剪下,佩戴在自己身上。所以,那天不少平时并不相熟的朋友就用花对暗号:

“你是什么?我是夏日花火。”
“哦哦,我是温切斯特大教堂。”

我带袁筱一去看指定要送她的dress code“翻译家”。她是法文翻译家,翻译作品获得过傅雷奖。

图为被命名为“翻译家”的月季

我们穿过小道和欢声笑语的人们,河边僻静的小园地里种着月季“夏加尔”、月季“仙女”。月季“翻译家”在那里纤细地坐在花盆里,等待月亮升起时的命名仪式:这个傍晚,辰山植物园将要命名它为“翻译家”。英国人命名了“艾玛·汉密尔顿夫人”月季,法国人命名了“蝴蝶夫人”月季,德国人命名了“灰姑娘”月季,我们要命名“翻译家”。此后,它将被种植在月季“巴比伦”、月季“莎士比亚2000”、月季“无名的裘德”和月季“诗人的妻子”的近旁。袁筱一将要代表所有的翻译家见证这朵花的命名,这株“翻译家”只开了一朵花。那敏感沉着的和煦,令人联想到莲花的花瓣,表达着“翻译”这个词的本意。它细长的枝条几乎撑不住盛开的花盘,恰恰就像翻译家在接手一部巨著初始时,内心近乎绝望的焦虑。这朵花,在上海辰山致敬前赴后继、源源未绝的中国翻译家。他们用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伏案工作,将人类心灵最美好的结晶翻译成我们可以懂得的文字。他们让我们能理解不同的人与事,并信仰世界大同。没有翻译家的劳动,许多人根本就不能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吧?我也不可能成为自己想做的那种视野辽阔的作家。

2021年5月7日,我在园子里再看到它时,它仍旧带着新种月季的瘦弱与困惑。这情形要持续两年左右,它才能在这片土里觉得自在,才能长得生动和茁壮。这也跟翻译家工作时的情形相似。

这时,另一个梦想也诞生了——要是我们能在大学的外语学院里种植一个世界文学花园,展示那些以世界名著命名的美丽月季和它们散发出来的世界名著气息;要是我们能在外语学院的月季园中央种植“翻译家”,让那些18岁刚进校园的未来翻译家们能看到有一株致敬他们的月季。袁筱一正是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院长,她点点头说:“来我们这里的花园吧,我们会为这些月季改造我们河边的小花园。”

2021年10月13日,辰山植物园向华东师大外语学院捐赠了41朵与世界文学名著相关的月季,以“翻译家”月季来致敬翻译家的摇篮。那天开园,外语学院的教授们特地在月季旁边朗读了法文的《包法利夫人》、英文的《老人与海》、俄文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些名著都是这个外语学院的教授们翻译的。

从辰山苗圃里移植过去的“翻译家”令植物园的工程师们都担着心。可只过了几周,学院秘书特地传来照片,“翻译家”已经开花。它必定是感受到那里河畔特有的和煦与自由,这也是翻译家们为自己创造的小世界。

| 陈丹燕:作家、电影导演。作品有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长篇小说《一个女孩》、旅行文学丛书《咖啡苦不苦》等。电影作品有《萨瓦流淌的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