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骚动的“Novembart”

骚动的“Novembart”

十二月 01, 2021

艺术之路,貌似名利场,实则寂寥。艺术的繁华,我们都看得到;艺术的艰辛,几人能看到?
知道背后的艰辛,眼前的繁华才更有意义。

撰文/插画:林明杰    策划:何敏

秋天的上海特别骚动,到处都是艺术的盛会。难怪古人把艺术家这类人称为骚客。骚,本意是挠痒痒。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说,岂不是撩人心中之痒吗?

从11月初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始,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西岸博览会、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青年艺博会等一系列艺术大派对,密集地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竞相登场。其他艺术个展更是不胜枚举。这个月不是November,而是Novembart。

既然说艺术是撩人心中之痒,那么,人心之痒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撩法也是千奇百怪。文明越发达,人类信息交流越多,人心越痒痒,艺术也就越兴盛。这或许就是艺术展事空前繁多的原因吧。

不过,总是有人试图以一种撩法解天下之痒,视其他的撩法为邪门外道,恨得牙痒。常常在朋友圈里看到这种霸气的人,对他们不喜欢的艺术样式大加挞伐。这些人往往是专家或自视为专家,他们对某种撩法研究颇深,撩技不凡。本以为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的,不料展望世界,发现撩法已发展得眼花缭乱;回望家园,年轻人已被各种新撩法迷得神魂颠倒。五色令人目盲啊!不禁怒从心头起……

插画:无题

其实,世界之痒,不是一种撩法可以解决的,艺术也不能包打天下。也许多少年以后的艺术史家,会把今天在自媒体上自拍撩骚的现象列为这个时代最有特点的艺术潮流呢?艺术的撩法匪夷所思。

不过,艺术也未必就是眼前的熙熙攘攘、纷纷扰扰,它也会像山涧小溪般悄悄流淌。最近我去探望一位老画家,想给他办个展览。20多年前我认识他时,他精力旺盛得我每次去见他都要多带一两个朋友一起,免得自己的精力够不上跟他聊天。但现在的他虽然眼里依然闪烁着光芒,但身体已颤颤巍巍。他是我国抽象水墨最早的那批探索者之一。他的画,最初人们看不懂,后来又被不少人模仿,而模仿的人比他长袖善舞……那天,他的家人搬出他一捆捆的作品给我看,我看得几乎泪目。我对他家人说,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卖茶叶蛋的,每天煮了蛋出去卖,好多天才能卖掉一个蛋。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但你还坚持每天很投入地做茶叶蛋,激情不变,难不难?

老画家曾在早期第一幅转型风格画作上记录了自己的心迹:我这样画不为别的,仅为悦己而已。

说真正的艺术家是“殉道者”,意思是从事艺术的成功概率太低。做工程师,做老师,找份工作,基本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我们看到的著名艺术家,只是金字塔顶端的成功者,而无数不成功者,耗费了一生,却颗粒无收。“殉道”,“殉”的是一生的功名利禄。

艺术之路,貌似名利场,实则寂寥。真的具有实验精神的艺术家,势必不愿从俗,而不从俗则知音寥寥。大多数人都是习惯于欣赏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艺术,而艺术家却要开拓人们认知范围外的东西。艺术虽是“撩术”,但如果艺术家不是为了解自己内心之痒(悦己),那漫漫寂寞生涯是很难也很没意义去捱的。

艺术的繁华,我们都看得到;艺术的艰辛,几人能看到?

知道背后的艰辛,眼前的繁华才更有意义。

其实又何止艺术,哪里不是这样?

| 林明杰:画家、艺评家、资深媒体人。著有艺术评论随笔集《艺术是同床异梦》《艺术是漏网之鱼》。艺术微信公众号“艺术林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