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独家采访小大卫·洛克菲勒:回馈,才是最好的收藏

独家采访小大卫·洛克菲勒:回馈,才是最好的收藏

艺术, 收藏
五月 02, 2018

那些藏品虽然动人,但洛克菲勒夫妇却从未想过要独占它们。
几十年间,他们一直将艺术收藏与公益事业紧密相连,
并在离世后依然延续着曾经的承诺,让钱与物回归社会,
将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精神代代珍藏。
至品生活   采访/撰文:苏欣  图片提供:佳士得

 

Hudson Pines庄园起居室所悬挂的马蒂斯作品《侧卧的宫娥与玉兰花》

      今年5月的拍卖场上,佳士得“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珍藏”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众人瞩目的位置,此前,由私人航空公司VistaJet赞助的全球巡展持续了近半年时间,吊足了全球藏家的胃口。如今,这场汇聚这个传奇家族几代人心血的史上最大规模慈善拍卖终于揭开面纱。毕加索“玫瑰时期”的重要作品《拿着花篮的女孩》、近代拍卖场上最重要的马蒂斯作品之一《侧卧的宫娥与玉兰花》、莫奈创作旺盛期的名作《绽放的睡莲》等多幅馆藏级名画,以及来自中国的珍贵瓷器和佛像、美国绘画、欧洲家具等不同类别的艺术品在此济济一堂,提供了一个让我们窥见洛克菲勒家族百年收藏体系的难得机会。
      当然,让人动容的不单是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Peggy & David Rockefeller)不凡的艺术品位、他们与那些传世艺术珍品之间的有趣点滴,还有他们一直将艺术收藏与慈善事业紧密相连的公益之心。即便在他们双双离世后,这个家族最为看重的慈善承诺依旧被一一兑现。据佳士得美洲区主席Marc Porter介绍,此次珍藏拍卖的大部分所得会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这便是洛克菲勒家族回馈社会的特有方式。

 佩吉及大卫·洛克菲勒夫妇

 

一只甲虫开启一生
      应该是1922年的某天,那时的大卫·洛克菲勒只有7岁,偶然间,他发现了一只长角甲虫,这只甲虫是他收藏的第一件物品,这件事开启了他持续一生的收藏历程。对洛克菲勒来说,热爱收藏似乎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他自己也曾说过:“收藏就如同一种本能,也许这正是某种程度的遗传。”这里所提到的遗传,可能更多地来自他那位同样声名显赫的母亲——现代艺术赞助人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这位具有前瞻意识的女性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收藏现代艺术,并不顾丈夫反对,极力促成了纽约现代艺术最早的殿堂——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成立。

克劳德·莫奈《绽放的睡莲》

      实际上在早年间,洛克菲勒有着和自己父亲类似的态度。据佳士得装饰艺术部专家Becky MacGuire介绍,洛克菲勒最初涉猎收藏时,时常是陪伴母亲拜访那些有名的古玩商,购入一些中国精品雕刻小件,但对于现代艺术则非常谨慎。这样的情形结束于与现代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Alfred Barr和其妻子Margaret Scolari Barr的深入交往中,这对夫妇可以说是洛克菲勒艺术收藏之路的引路人。在他们的引导下,洛克菲勒和妻子佩吉开始对法国印象派和前印象派的作品产生兴趣,而后又将视野扩展到现代艺术,即使几十年后,洛克菲勒已经拥有了极为完善的收藏体系,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依然是他藏品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此次拍卖中莫奈的《绽放的睡莲》、马奈的《丁香与玫瑰》都是最具代表性的藏品。

不拘一格的收藏者

巴布洛·毕加索《拿着花篮的女孩》

      20世纪50到60年代是洛克菲勒夫妇收藏的首个旺盛期,随着艺术品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逐步提升,他们的收藏风格也越来越大胆,毕加索、马蒂斯的很多大作都是在这一时期被他们纳入囊中。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毕加索创作于1905年的《拿着花篮的女孩》,这是意味着毕加索从巴塞罗那回到巴黎后画风转变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副主席Conor Jordan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这幅作品最初的主人是现代艺术收藏的开山者Gertrude Stein,在20世纪60年代由洛克菲勒所在的财团购买,最终归洛克菲勒夫妇所有。“其实洛克菲勒的父母对毕加索的画作一直抱着怀疑、排斥的态度,洛克菲勒夫妇对《拿着花篮的女孩》的购藏体现了夫妇二人艺术审美上的重大突破,在洛克菲勒家族收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蒂斯的《侧卧的宫娥与玉兰花》则被Stein称为私人藏家手中最好的马蒂斯作品。这幅画作绘制于1923年,画中的“宫娥”是当时马蒂斯最喜爱的模特Henriette,马蒂斯在这幅绘画中倾注了自己对图案、线条和色彩的热爱,营造了一个超脱于日常的梦幻世界。这幅画作也是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成员——佩吉与大卫·洛克菲勒夫妇的儿子小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Jr.)的最爱,在接受采访时,他这样回忆道:“我喜欢这幅画中那种近似涅槃的超脱境界,它曾一直挂在我父亲的乡间庄园内,并被巧妙地放置在他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时随时能够看到的位置。这样一来,当他每天早晨坐在窗边喝咖啡、读报纸时,就能直接欣赏到这幅佳作,在这样的艺术之美中开启新的一天。”
      洛克菲勒夫妇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是非凡之美的体现,但在洛克菲勒不拘一格的思想中,并不是只有具象的艺术才具有美感,渐渐地,他开始接触抽象艺术,而随着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建立了以协和医院为代表的慈善机构,在帮助中国公共项目起步与发展的同时,洛克菲勒夫妇也扩大了对中国艺术品的收藏范围。

清康熙御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像

      在佳士得装饰艺术部专家Becky MacGuire看来,“中国艺术品在洛克菲勒夫妇与中国进行商贸、文化的交流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在此次拍卖中,一件青花云龙戏珠纹内暗花大碗就是洛克菲勒夫妇珍藏里中国风的典型代表;还有一尊清代康熙年间的大型鎏金铜无量寿佛像也是夫妇二人中国收藏系列中的重要珍品。”此外,我们还看到一套中国外销瓷餐具,式样为19世纪初中国外销瓷器中的图案,一位行家曾在1930年代的著作中将这种图案称为“洛克菲勒纹饰”,足见其与洛克菲勒家族的紧密关联。对自然与环境极感兴趣的佩吉生前也经常以这些自然题材的瓷器款待客人。

爱,不一定要拥有
      像这样将艺术品安置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位置与其朝夕共处是洛克菲勒家族一直以来的传统,马奈那幅《丁香与玫瑰》就曾被挂在洛克菲勒家族大宅的客厅中,而莫奈的《绽放的睡莲》则被挂于洛克菲勒大宅楼梯的墙上,以便洛克菲勒夫妇早晚上下楼梯时都能观赏。与此同时,从不被传统守旧思想束缚的洛克菲勒夫妇还曾经做出亲友们眼中的惊世骇俗之举,比如将雷诺阿的裸女图《镜中的加布里埃尔》悬挂于客厅的显眼位置,这在当时曾让很多守旧人士议论纷纷。

克劳德·莫奈《拉瓦古的塞纳河》

爱德华·马奈《丁香与玫瑰》

      小大卫·洛克菲勒对父母的做法非常赞赏,他说:“尽管父母的收藏非常丰富,但他们认为把家弄得像美术馆那样严肃是非常可笑的。热爱美学的母亲总是能将每件艺术品都与家里的温馨氛围融合在一起。”小大卫·洛克菲勒与妻子苏珊(Susan Rockefeller)也正在逐渐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收藏,相比单纯地购买艺术品,去全世界的美术馆、博物馆广泛接触、欣赏艺术更让他们兴奋,“只有当我们认为家里有足够合适的空间去表现某件艺术品时,我们才会买下它。这当然源于父母的教导,他们曾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迷恋物质化的东西,这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本身的理解。生活中的亲情爱情、自然与环境健康、下一代的未来,这些才应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

曼哈顿东街65号大宅餐厅里摆放着很多中国瓷器

      2010年,洛克菲勒夫妇正式加入“捐赠誓言”(Giving Pledge)计划,其实早在20年前,洛克菲勒和他的顾问就已经开始规划将未捐赠的艺术品以拍卖的方式回馈社会,以便在其过世后能让那些慈善事业继续发力。小大卫·洛克菲勒对父母的行为并不意外,“家族世代相传的精神就是相信机会与获得总是伴随着更多特殊的责任。我和兄弟姐妹也都明白家族的收藏注定会离开家族,而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延续、兑现家族最为看重的慈善承诺。”小大卫·洛克菲勒的心中一直深刻铭记着父亲的教诲,“如果你有幸与藏品相伴一生,应当尽可能与他人分享,当你慢慢成长,你会发现自己从未真正拥有过任何藏品,你只是在保管它们而已。”

塞夫勒名瓷Marly Rouge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