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专门为儿童创作绘本的作家,都是点燃孩子们内心火苗的人,即便在令孩子们感到孤独、寒冷、情绪低落的黑夜,孩子们仍能从绘本呈现的那个诗意的世界得到关于友谊、善意和爱的初体验。
至品生活 采访/撰文:毛菊丹 图片提供:Lisbeth Zwerger©NordSüd、Zurich/Switzerland、中信出版社、Lane Smith、Jenni Desmond
在人类史前文明时代,男人外出打猎,女人采摘浆果、照顾孩子。虽然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时间过得缓慢、悠闲。据说每每到了夜晚,各个部落的人们都会围坐在篝火旁,火苗噼啪噼啪地越来越旺,红彤彤的火光打在一圈人脸上,而环绕在他们背后的是巨兽一般、仿佛可以将人吞噬的黑暗。而这一点温暖的火光,除了带来可供分享的食物,更撬开了黑夜深处无尽的想象空间,那里翻腾着各种各样离奇百出的故事。
孩子们睁开一双双大大的眼睛,入迷一般地听着,这是儿童文学最初的声音。然而,他们善于捕捉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尤其那些视觉图像,它们敏锐、生动地超越了眼睛的界限,像那堆篝火落下的余烬沉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那些专门为儿童创作绘本的人,就是点燃火苗的人,即便在黑夜,孩子们仍能从那个虚构的世界获得关于友谊、善意和爱的初体验。
出自奥地利绘本作家莉丝白·茨威格创作的绘本《爱丽丝漫游仙境》,首版于1999年出版
19世纪中期,图画书最先从英国流行起来,很多流行的童话、童谣都由一流的艺术家来画插图,比如被后人誉为英国图画书“三剑客”的沃尔特·克雷恩(Walter Crane)、凯特·格林纳威(Kate Greenaway)、伦道夫·凯迪克(Randolph Caldecott)。为了纪念他们对绘本界做出的贡献,1938年,美国图书馆学会设立了儿童绘本大奖——凯迪克奖,在当年度出版的绘本作品里评选出一个金牌奖及一到五个荣誉奖;1955年,英国图书馆协会也为儿童图画书创立了一个专门奖项——凯特·格林纳威奖,通过大奖和提名奖的形式为绘本作家授予荣誉。
出自英国绘本作家Jenni Desmond创作的绘本《北极熊》
除了这两个奖项之外,国际安徒生奖对儿童文学及绘本作家来说是最高荣誉。1958年,林格伦(Astrid Lindgreen)获得了该奖,成为第二届安徒生奖的得主。作为瑞典有史以来最受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语言极具画面感,像温暖的光。她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记忆——它承载着未知、沉睡的宝藏:我仍能看到、听到、闻到童年的一切;我仍能看见、闻到和记起牧场里怒放的玫瑰丛,那是最初向我展示何为‘美’的玫瑰;我仍能听到某个夏日深夜黑麦地里传来的火车的轰鸣,春天的晚上猫头鹰在树上的叫声;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从冰天雪地里走进温暖的牛棚的感觉;我记得小牛犊的舌头舔着我的手时的感觉;我记得兔子闻起来的气味、车篷里的气味、牛奶在桶底晃动的声音、小鸡刚孵出来时紧缩的小脚。这些可能不是有多了不起的记忆。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们是我们初到人间时所体验到的强度。”生命里那些无来由的喜悦,细腻地道出了这位作家的一颗朴实的童心。
林格伦的出现对儿童文学及绘本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后世很多绘本作家不仅把她当作自己心中的偶像,还为她的文字绘制了插图。比如,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Sendak),他是绘本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其带来了多次颠覆性的革新,他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插画大奖的美国人。桑达克的笔调一贯沉郁,《野兽国》《厨房之夜狂想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作品里尽是些大头大脑大脚、身上长满长毛的怪兽,当时年轻的父母们曾一度担心这些怪物会吓坏自己的小孩。而他笔下所有黑暗的想象、邪恶的投影、逃亡冲动其实都源于他的父母及家庭为他带来的痛苦的童年阴影。
出自美国绘本作家莫里斯·桑达克的代表作品《切尔托夫壁画》,首版于1961年出版
与林格伦不同,桑达克作品里的孩子野蛮又专横,他曾说:“如果我曾经做过什么,那就是让孩子表达他们真实的自己。他们无礼、暴力,但也可爱。即使在最可怕的命运之前,也有欢笑的能力。他们同样懂得死亡、悲伤。他们无意伤害谁,只是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的世界很少阳光明媚,往往那些动人的可爱反而来自真实的邪恶,因为桑达克拒绝对孩子说谎,一如他为经典童话故事《格林童话》所绘的插图一样,黑暗、暴戾却有着一针见血的力量。
出自美国绘本作家莫里斯·桑达克的代表作品《野兽国》,首版于1963年出版
“孩子需要童话的黑色素材,从而以一种象征的、替代式的方式来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愤怒、憎恶和无力感。”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童话的魅力》一文中这样写道,“孩子从童话的暴力和粗野中收益,因为它抵制成人世界中一种普遍的倾向,即拒绝让孩子认识下面这一点:我们人生的各种问题都源于自己的本性——人类好斗、自私的本性。”藏在绘本里的那些自然原始、最为朴素深刻的智慧,反而应该叫成年人慢慢发掘和追寻,因为它们就是黑夜里的一团光、旷野中的一盏灯,神奇地照亮天地。
《Noblesse 望》此次特别专访了在当今绘本界极具影响力的三位绘本作家,他们的童年经历、创作实践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或许能让我们重新认识孩子的世界
莉丝白·茨威格:传统童话故事里那种充满原始能量的幻想与想象让我怦然心动
莉丝白·茨威格(Lizbeth Zwerger)
1990年获得国际安徒生插画家大奖,被誉为“绘本界王后”
莉丝白·茨威格在五岁时画过一幅画,把它叫做《巫婆把小男孩变成了一个苹果》,小男孩和苹果被画得歪歪扭扭,中间落了几个咒语似的符号,离奇古怪的想象把不相关的形象并置于不定的空间里,微妙而有趣,“我对童话与魔法的迷恋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
1954年,茨威格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父亲是图像设计师和版画家,母亲为玩偶设计漂亮的衣服。1977年,她凭借《怪孩子》一作初露头角,36岁就获得国际安徒生插画家大奖首奖,成为了奖项设置以来获得此奖最年轻的插画家。“我曾在维也纳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但并没有完成学业,冥冥之中觉得那与我对绘画的理解相去甚远。”短暂地在保险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机缘巧合之下她开始了儿童绘本创作,一本接着一本,并且毫无例外都是为经典童话故事绘制插图。“传统童话故事里那种充满原始能量的幻想与想象,以及对事实荒诞性的理所当然的接纳让我怦然心动。”安徒生、格林兄弟、伊索寓言、王尔德、路易斯·卡罗尔,他们的作品里那些极具魔性而诗意的语言全被她纳入笔下进行了重新阐释,像一首一首轻盈又深沉、简单质朴又叫人感动的民歌,在黑色的杉树林中吟唱,树叶也跟着吹响口哨,打着拍子,跳着舞,开满鲜花的草地相互依偎在潺潺溪水的两岸,做着梦,她绘本里的童话世界就是这样。
出自奥地利绘本作家莉丝白·茨威格创作的绘本《爱丽丝漫游仙境》,首版于1999年出版
在茨威格创作的早期,她的绘画色调暗黑,仿佛一个个被困囿其中的噩梦,气氛浓重而忧郁,如《拇指姑娘》《七只小矮人》以及《韩赛尔与格雷特》,她承认那时自己的画风深深受到英国爱德华时期插画大师亚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的影响。然而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她笔下的世界变得逐渐明亮起来,水彩、墨水与彩色铅笔调和一气,骑士与绅士,贵妇和德高望重的夫人,侏儒和巨人,小丑和魔术师,乐师们在画廊奏乐,女人们从包厢里往外张望,小女孩突然滑进了兔子洞,有两名高大健壮的卫兵警惕地站岗的城堡大门……小小的人物们仿佛能从书页中轻轻地飘出来,带着他们五彩缤纷的表情。
出自奥地利绘本作家莉丝白·茨威格创作的绘本《爱丽丝漫游仙境》,首版于1999年出版
“《胡桃夹子》是我创作的绘本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本,因为我是一个‘胆小鬼’,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胆量,在故事里的小女孩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时钟错落的午夜,黑暗的大花四处绽放,光芒从柜子里一泻而出,所有小人都活了起来,就这样听任神奇的时间在某一个小屋子里、某一个小女孩的目光里延伸。
出自奥地利绘本作家莉丝白·茨威格创作的绘本《胡桃夹子》
莱恩·史密斯:儿童的世界本来就没有成人强加给他们的那种世故。
莱恩·史密斯(Lane Smith)
美国绘本作家,曾两次获得绘本界大奖——凯迪克奖
回忆自己的童年,莱恩·史密斯不无自嘲地说道:“在上学的时候,几乎每个班上都有那么几个爱逗大家乐的‘小丑’,还有体育健将,以及那种人见人爱、样样都好的小孩,但也有那种孤僻、不爱说话、总是躲在班级最后一排、低着头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怪学生,而我就是那个怪学生,手里总是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画画写写,班级里最安静的那一个就是我。”小学临毕业的最后一天,他抱着一把吉他在所有人面前唱了一首歌,歌罢,老师的脸上挂着不可思议的表情问道:“你为什么没有在刚入学的时候就试着这么做?”
出自美国绘本作家莱恩·史密斯创作的绘本《完美的一天》
然而,史密斯顺着自己的性格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绘本插画师。1993年,他创作的绘本《臭乳酪人及其他相当愚蠢的故事》(The Stinky Cheese Man and Other Fairy Stupid Tales)获得了凯迪克银奖,其实在这本书之前,他就曾与当时的儿童文学新秀Jon Scieszka合作,为其诙谐短篇《三只小猪》画过插图。“那时,没有一家出版社看好这部绘本,嫌它不够复杂,可是你要知道儿童的世界本来就没有大人强加给他们的那般世故。”这是这位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绘本作家一贯的坚持。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三只小猪》正式出版之后,便一鸣惊人地成为儿童畅销读物,并登上了《纽约时报》当年评选的十大优秀儿童绘本榜单。
出自美国绘本作家莱恩·史密斯创作的绘本《一个部落的孩子》
出自美国绘本作家莱恩·史密斯创作的绘本《一个部落的孩子》
“我试图创作一些严肃的作品,并不想显得那么愚蠢,因为小孩子往往比大人更加勇敢,在某些方面更加智慧,像一颗璞玉,干净透彻,与世界原初样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当你试图说谎造作时,他们是看得出来的。”2012年,史密斯创作的《格林爷爷的花园》(Grandpa Green)获得了凯迪克荣誉奖,翻开这本书仿佛推开了一扇进入秘密花园的大门,阳光明媚,绿野之上翻腾雀跃着各种美好的生命。小男孩调皮地经过一株又一株巨大的植物,它们被修剪得形状各异,那只慌慌张张跑开的兔子是格林爷爷儿时在农场上追逐过的,那个小女孩在格林爷爷上小学的时候偷走了他的初吻。而在咖啡厅的圆桌旁,小男孩看到了奶奶与爷爷初识时她年轻美丽的模样,时光既像电影又像流水一般在小男孩身上滚过了一遍。“对于那些我们爱过的人,他们心底都有一座秘密花园,像种植植物一样栽满了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人和物。如果你能看见那些过往,你就能对他们的今天抱有深切的理解。”
出自美国绘本作家莱恩·史密斯的代表作品《格林爷爷的花园》,首版于2012年出版
郭婧:绘本也许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童心。
郭婧
首位获得《纽约时报》最佳绘本奖的华人绘本作家
插画家陈志勇在看完郭婧创作的绘本《独生小孩》之后,为她写了一句简短的评语,“当我们历经寂寞,才深知温暖的意义”,这让郭婧每每想起都感觉心头暖暖。
1983年,郭婧出生在中国的北方城市太原,后来辗转求学、工作,走出家门的脚步从未停止,并且走得越来越远。然而就在某一天,来自家乡的召唤与头脑里的灵感突如其来地降临,两者令人吃惊地同步,抓住了当时走在异乡新加坡街道上的她。郭婧想起了儿时六七岁乘坐25路公交车下错车站,误入一片小树林的经历。就在那个时刻,她认真地决定回家。自此一年半的时间里,她画出了平生第一本绘本作品《独生小孩》。
出自华人绘本作家郭婧的代表作品《独生小孩》,首版于2015年出版
迷路的女孩、朦朦胧胧的街道、晃晃悠悠的公交车、看不见尽头的树林、神奇引路的鹿,还有大朵大朵松松蓬蓬的云彩,故事不知从何时就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空间。116页的故事篇幅里,看不见一个字,只有一支铅笔灰蒙蒙地从头画到尾。“相比较文字而言,画面更能表达我自己,这种表达方式也更让我得心应手。朦胧的图像贴近我自己的感受,有些迷茫、寂寞又不知所措,含蓄地隐藏了小时候的我。”
出自华人绘本作家郭婧的代表作品《独生小孩》,首版于2015年出版
2015年,《独生小孩》在美国出版之后,便获得了《纽约时报》2015年度最佳绘本,郭婧也成为第一位获得此奖的华人绘本作家。色调灰黑,一张一张镜头感丰盈的画面,仿佛一部默片,静静地回放着很久之前落在记忆之海里的自己,我们就守在这个银幕前,再次细嚼着儿时的那份孤独、害怕与寂寞。
“绘本也许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童心。我相信每一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是现实让我们长大,而心里的那个天真、爱做梦的小孩会渐渐被我们隐藏起来。”郭婧说,“我们可以在一本绘本面前,放下所有的负担和戒备,那个躲在角落里的小孩会自然而然地走到我们面前,与我们对话。”
那样一个时刻,将无比可爱,就像书里小孩与鹿脸贴着脸,无需语言,暖流便溢出了纸面,仿佛春天里天鹅绒一般的夜空,流过我们的脸庞和心田。
出自华人绘本作家郭婧的代表作品《独生小孩》,首版于2015年出版